警衛連派上來當然是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一百多人,而且警衛連的戰斗力還不怎么樣。
這與警衛連的工作性質有關。
就像之前所說的,作戰部隊講究的是協同、掩護然后殺傷敵人,而警衛連的任務則是不管整個戰場態勢只講究保護首長。
所以,長期擔任警衛任務的部隊已基本把戰術動作和要領都忘光了。
真正起作用的倒是那些工廠里的工人……此時的他們都有配發步槍,這些步槍平時就放在想有槍械室里,在工作間隙時就會有教官為他們講解槍械的保養、使用以及射擊。
事實上不只是工人,整個斯大林格勒的百姓幾乎都在進行著這樣的訓練。
這些工人如果從戰斗力角度來說當然無法與德軍相比,他們的優勢就是熟悉地形而且人數眾多。
這在秦川等人攻進“紅色街壘”火炮廠后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了。
初時的進攻還十分順利,工廠外圍的圍墻對于德軍來說形同虛設,坦克“隆隆”的開了上去幾下就將它撞倒在地,進入廠區后就調整炮口“轟”的一聲朝廠房打去了一發炮彈,廠房內立時就爆起了一片火光。
德軍士兵則從圍墻的缺口處沖了進去,貓著腰借著火光往前沖。
黑暗中很快就傳來了此起彼伏的槍聲,秦川不由皺了皺眉頭,原本他以為在工廠不會遇到什么抵抗,但現在看來卻并非如此。
很快秦川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為幾個德軍士兵已押過來了幾名俘虜,這些俘虜不是士兵,他們穿著工廠的工作服,但身上卻掛著子彈袋。
“少校!”德軍士兵報告道:“工人手里有槍,我們遭到了工人武裝的抵抗!”
如果說,這是一場白天的作戰,武裝工人或許還無法給德軍造成這么大的困擾。畢竟雙方的素質有相當大的差距。
但這時卻是在夜里,蘇聯工人對地形的熟悉就占了很大的便宜,他們時而從這里鉆出來時而從那里鉆出來,冷不防的就朝德軍打上幾槍。
不過這當然無法阻止德軍對工廠的進攻……德軍是來炸毀工廠而不是來占領它的。
后者就有必要與敵人一間房一間房的爭奪,前者則只需要想辦法將其摧毀,顯然會容易得多。
一隊德軍從工人口中逼問出了燃油倉庫……這時代的機器大多使用燃油而不是電力,這是由發電廠大多還是依靠水力發電決定的。
(注:此時還沒有核電站,蘇聯的水力發電又有很嚴重的季節性,一到冬天結凍時間就無法發電)
接著,德軍士兵就將這一桶桶燃油從倉庫里推了出來,然后打開了蓋傾倒在廠房外,地下部份的廠房也同樣不放過,在入口處用燃油一桶一桶的灌,甚至還將整桶的燃油都推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