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崔可夫就在斯大林格勒著手進行了幾個工作:
首先是軍隊的動員工作。
這個工作崔可夫把它交給了第62集團軍軍事委員會委員也就是政委古羅夫。
崔可夫與古羅夫商量了一整套做思想工作的方案,比如落在德軍手里或者投降德軍會有什么后果,家人會受到什么影響,如果英勇抵抗即便是犧牲了,也會有各種諸多好處等等。總之,就是鼓勵、恫嚇再加上無情的懲罰幾種手段相結合以激勵那些失去信心的部下。
其次,就是斷絕第62集團軍乃至百姓的退路。
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斯大林格勒已處于德軍的三面包圍中,唯一的出路就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城區中部的港口。
崔可夫派出一隊衛兵去嚴格封鎖港口,基本只進不出,也就是從東岸進入斯大林格勒可以,但從斯大林格勒出去那就別想了。
這里之所以用“基本”,是因為斯大林格勒還有失去戰斗力的傷員需要送出去,有時還會有來往送文件和情報的通訊員……蘇軍通訊設備十分落后,用通訊兵甚至信鴿送信的方式還普遍存在。
但就算是這些人要通過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查。
再次,就是對百姓進行組織。
這一點在洛帕京指揮時期做得十分粗糙,他僅僅只是把一部份武器裝備下發給工人,然后再分配幾個低級軍官去領導他們也就完了。
洛帕京這么做也可以理解,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守住斯大林格勒,那么做與不做都沒有多大區別,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種東西。
崔可夫就不一樣了。
他很清楚一點,百姓雖然沒有受過訓練,但因為斯大林格勒是他們的家,同時也因為百姓沒有經歷過戰爭當然也沒有像第62集團軍那樣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無奈的失敗,所以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很天真的英雄情節。
簡單的說,就是他們的士氣和精神反而會比一次又一次遭受打擊的第62集團軍的殘兵敗將要好得多。
當然,作戰主力不可能會是這些百姓。
但如果把這些百姓組織起來并與第62集團軍的士兵們編在一起的話,他們這種精神和士氣反過來就會刺激第62集團軍的蘇軍士兵……
這很容易理解,那些垂頭喪氣的士兵如果看到那些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百姓一個個眼里放光磨拳擦掌的要與德國人拼命,或者看到這些百姓勇敢的提著槍與敵人戰斗,或者看到百姓英勇的死在戰場上……這些受過軍事訓練的士兵怎么也不好意思再想著退縮想著逃跑。
另一方面崔可夫還將百姓進行分類。
比如可以作戰的就發放步槍像士兵一樣戰斗,不能作戰的就在二線擔負看護傷員、運輸補給或是做飯、通訊等各種任務。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個人都利用起來而且做到人盡其用。
由此也可以看出崔可夫是個很有能力的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