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的環城鐵路防線在蘇軍坦克、飛機及迫擊炮的進攻下只抵擋了一小時,防線上的蘇軍幾乎沒人能逃回斯大林格勒。
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逃不回去,而是在防線上的他們同時遭受來自兩個方向的射殺……德軍方向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
后來審問俘虜時才知道,這些守在外圍防線的都是蘇軍“懲戒營”的士兵,這也是他們會被安排到外圍幾乎沒有戰略意義的防線上的原因之一。
接著德軍的坦克和軍隊就沿著公路及公路旁邊岔路開進了城區。
秦川聽到周圍的士兵們發出了一陣歡呼……雖然第21裝甲師被安排在二線做為預備隊,但他們還是為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感到高興:總算是進入了斯大林格勒。
與士兵們臉上的興奮的自豪不同的是,秦川則皺著眉頭時不時的舉著望遠鏡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城外無法看到城內的戰斗,只能聽到一陣陣槍炮聲,還有空中德軍戰機的俯沖掃射和轟炸。
“少校!”見秦川這樣子,埃伯哈德忍不住問了聲:“有什么不對嗎?”
“不,沒什么不對!”秦川放下了望遠鏡,若有所思的回答道:“巷戰總會出現一些狀況,這場仗可能不會太順利!”
“放心吧,少校!”埃伯哈德回答:“我們前幾天就輕松的殺了進去,然后還放了一把火,最后還安全逃出來了不是嗎?而且我們都看到了,蘇聯人的防御也就是幾個沙袋而已!”
“那是因為我們騙過了蘇聯人!”秦川回答:“而且城市戰從來都不是沙袋的問題!”
“那又是什么?”埃伯哈德問。
“還記得霍爾姆嗎?”秦川反問。
“你的意思是說……”埃伯哈德臉上露出了驚駭:“蘇聯人會學習我們在霍爾姆的防御方式?”
“為什么不呢?”秦川回答:“我們在霍爾姆能夠以少勝多頂住蘇聯人的進攻和包圍數月之久,蘇聯人為什么就不能將其應用在斯大林格勒上!”
“可這是不同的!”埃伯哈德說。
“有什么不同?”
“我們那時是冬季!”埃伯哈德回答:“更重要的是蘇聯人的協同遠不如我們!”
埃伯哈德說的沒錯,這也是德軍引以為傲的一點……蘇聯人的協同和素質遠不如德軍,比如此時的德軍,他們在進攻斯大林格勒時就是各兵種互相配合著前進:地上是坦克、步兵、炮兵相互配合,空中則是戰機。
這其中尤其是戰機的空地配合,一旦發現有哪個難以突破的建筑,就呼叫轟炸機投下炸彈將其炸毀……德軍“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可以借助俯沖增加炸彈的破壞力和準確率,于是德軍需要做的就是指示目標、摧毀目標,然后繼續前進。
而這些都是蘇軍做不到的。
但是……
“這只是現在,埃伯哈德!”秦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