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讓秦川明白了一點,并不是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的士兵就一定能經受住戰爭的考驗。
確切的說,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秦川等人現在之所以還沒倒下、沒崩潰,不是他們夠堅強,只是時候還沒到而已。
或許是因為這個建議是斯萊因上校提出的,所以不久后他就到戰場來視察情況。
他在看到眼前的一片廢墟之后,就對身邊的秦川說道:“你是對的,少校。炮彈不能解決問題,它阻礙了坦克前進的道路。現在,我們得在這片廢墟上毫無遮掩的朝蘇聯人沖鋒了!”
斯萊因上校說的沒錯,甚至這種戰術都無法給蘇聯人帶來多少傷亡,因為崔可夫又下了道命令……一聽到炮聲,所有駐守在建筑里的士兵就轉入地下室。
地下室與地面建筑之間一般都有厚厚的土層相隔,而且它們還位于地基中最堅固的部份,所以即便是地面建筑全都被炸毀了往往也無法對地下室構成威脅。
蘇聯人在那里等炮擊結束,然后就可以通過地道轉移到別的建筑或是地面。
“但是這改變不了什么,是嗎?”秦川問。
“是的!”斯萊因上校回答:“他們運來了‘卡爾’,另外‘多拉’已經在組裝了。他們會認為常規火炮或許起不了多少作用,但‘卡爾’和‘多拉’卻可以!”
這在秦川的意料之中,巨炮這玩意應該是屬于一戰時期過時的軍事理論的產物,原因是這些火炮的尺寸過于龐大,支持和使用它們所需要的人員和物資毫無性價比可言,更糟糕的還是……像“多拉”巨炮這樣的玩意還必須得時刻防備著敵人空軍偷襲,因為蘇聯空軍飛行員老遠就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目標在下方。
因此,“多拉”巨炮的布設就不是簡單的一門巨炮的問題,它還必須在周圍布下防空火力,甚至還要為其安排戰機保護周圍空域。
而所有的這一切,為的就是讓它能每小時發射三發炮彈,而它炮管的壽命只有150發。
如果說用它來對付像塞瓦斯托波爾那樣的要塞式炮臺還有點道理,因為這些要塞式炮臺每一個都有相當的價值,但是打斯大林格勒……即便是摧毀了一幢樓或是幾條地道又能怎么樣?斯大林格勒有千萬幢這樣的樓,蘇聯人馬上又能挖出幾條類似的地道。
但很明顯,計劃進行到一半,維特斯海姆乃至保盧斯都不會輕易放棄,就算提出這個建議的斯萊因上校意識到自己錯了也無濟于事。
“抱歉,少校!”斯萊因上校說。
“什么?”
“我指的是自己提出的這個愚蠢的建議!”
“拜托,上校!”秦川回答:“這與你無關!”
斯萊因上校搖了搖頭,然后什么話也沒說就離開了。
秦川能理解斯萊因上校的想法,他其實并不是因為這個建議不成功而感到沮喪,而是因為他提的那個建議會害死許多部下乃至其它部隊的德軍士兵。
這一點倒是真的,因為情況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