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下,崔可夫就說道:“但是,我認為我們可以在其它地方找回這場勝利!”
崔可夫所說的其它地方,指的是兩個方面:
一個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也就是朱可夫指揮的位于頓河以北的蘇軍。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之前的戰斗中為了給斯大林格勒爭取準備時間而朝德軍主動發起進攻,雖然損失慘重但基本達到了戰略目的。
此時,經過幾周的休整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又恢復了一定的戰斗力。
崔可夫認為現在就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再次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朱可夫當然知道斯大林格勒正處在危急關頭,于是沒有反對,再次組織起近衛第一集團軍對德軍北部防線的猛攻。
保盧斯在蘇軍的進攻下就有些慌了手腳……如果在之前,德軍還可以將精銳的裝甲師調到北部防線增援,但現在第14裝甲軍甚至連隸屬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21裝甲師都深陷斯大林格勒城市戰中。
這也可以說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會失敗的原因之一……整場戰斗都是兩線作戰甚至北部防線從科特盧班起至伏爾加河段實際上還處于蘇軍的三面包圍之中,一旦蘇軍占領了科特盧班,那么德軍隨時都會陷入被蘇軍反包圍的窘境。
換句話說,這樣戰略包圍只適用于速戰速決,否則越往后拖形勢就對德軍越不利……德軍原本也是想速戰速決的,只是沒想到斯大林格勒會拖那么久,而且似乎還會繼續拖下去。
最后沒辦法,保盧斯只能將用做預備隊的集團軍直屬部隊第16摩步師和第298步兵師派去增援北部防線。
也就是說,兵力不足導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基本沒有預備隊。
這就正是崔可夫所希望的。
與此同時,崔可夫又在斯大林格勒實施了一個反突擊計劃:
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北部和南部分別組建了一支兵力為一個師的突擊隊,主干是步兵第112師和步兵第193師,然后將散兵甚至是武裝起來的百姓補充進這兩支部隊。
組建這兩支突擊隊在兵力上還沒有多少問題,斯大林格勒雖然兵員奇缺,但用散兵和百姓拼湊起兩個師問題還不是很大。
更大的問題在于這兩支突擊隊的彈藥問題……要進攻的話就必須有足夠的彈藥和補給,否則沖上去就只會是送死。
崔可夫的解決方法是從兩方面著手:一個就是像克雷洛夫說的開辟臨時渡口,另一個就是組織里2運輸機空投。
這空投有點像是在霍爾姆戰役中德軍的空投,利用滑翔機、降落傘等等在夜間實施。
只不過到后來滑翔機甚至降落傘都不夠了,只能使用暴力空投……也就是將武器裝備用稻草等包裹好,直接從運輸機投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