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漢斯的角度來看,他說的話似乎是有道理的。
第一步兵團擁有高地戰神器武裝直升機……雖然蘇軍海鷗慢速戰斗機在高地戰中也很好用,但與直升機相比還是差多了。
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復雜的地區比如狹窄的山口,它兩側都是挺拔的山峰,敵我雙方的部隊都擠在山口懸崖的兩側作戰,海鷗戰機雖然速度慢,但怎么說時速也有三、四百公里,讓它往山口這地方俯沖掃射或是投彈……不但分不清敵我,一個不小心連自己都要搭進去了。
直升機就沒有這些問題了。
它甚至可以懸停,也就是零速度,然后用慢速緩緩前進,基本不存在因為速度太快反應不及的問題。
另一方面,山地上敵我雙方都要節省彈藥……累死累活的背一箱彈藥上山,“嘩嘩嘩”的幾下就打完了,再給力的后勤運輸也支撐不住。
直升機也沒有這個問題,它在山腳一起飛升上一定的高度就上山了。
于是武裝直升機那又是機槍又是火箭炮,在高山雪地戰場上就有如揮金如土的土豪般的存在,只不過這里的“金”是金屬的金。
所以,在蘇軍剛開始進攻山口時,第一步兵團其實就可以派出直升機將蘇軍打退了,而且還是輕松打退。
但第一步兵團卻沒有這么做,直到第100團的兩個連就要支撐不下去時才出現。
然而,秦川卻自有秦川的道理。
道理很簡單……六天前,蘇軍的主力才只運動到山口位置,也就是一千多米的海拔。
秦川判斷蘇軍主力必定不會繼續呆在山口處等待突破的。
這一方面是因為山口過于狹窄兵力無法展開,另一方面就像之前所說的,山口兩側的高地也同樣會威脅到山口的交通,比如架起幾門迫擊炮就可以用炮火封鎖。
如果在這時,德軍暴露了自己的實力也就是出動直升機……只這么一棒就會把蘇軍打懵了,然后蘇軍就匆忙往撤退。
一千多米的海拔對蘇軍來說要撤退并沒有什么難度,于是蘇軍幾乎可以全身而退。
但是現在……蘇軍為了能夠盡快的對德軍發起進攻,竟憑著他們頑強的毅力晝夜不停的趕路,以至于這六天都前進至了三千多米的海拔。
于是就不用想了,肯定是進退兩難的局面。
秦川猜的沒錯,當情報傳到馬哈奇卡拉指揮部時,朱可夫當場就愣住了。
“第一步兵團?”朱可夫問。
“是的,朱可夫同志!”參謀回答:“他們用直升機擊退了我軍的沖鋒,第35團死傷慘重!”
“我們的飛機呢?”朱可夫怒吼道:“為什么不派我們的飛機去把它們干掉?!”
“朱可夫同志!”參謀回答道:“我們的飛機在那種地形同樣無法低空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