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有時就連秦川都不確定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說反叛組織是正確的,他們也的確有他們的道理,第三帝國很難維持被蘇聯、美國、英國夾攻的戰爭……甚至可以說,德國能堅持到現在而且還占據上風,完全是因為丘吉爾在背后幫了大忙,他為了英國的利益一直在拖延第二戰場的開辟。
而歷史還告訴秦川,最終的結果就是德國被打敗。
從這方面出發,那么反叛組織就是正確的,即便他們內部都不統一,即便他們用了一個沒有感召力不擅長作決定的貝克接任總統,即便德國在他接任后會分裂并加速德國的滅亡。
但最終,情況肯定會比一直堅持到45年幾乎整個德國都被打成廢墟要好得多。
說反叛組織是錯誤的,則是情況肯定不會像反叛組織想像的那么順利……殺死希特勒,國防軍逮捕黨衛軍及納粹軍官,控制局面后就與盟軍談判并停戰。
反叛組織沒有意識到的是,盟軍會與德國談判停戰的基礎,就在于德**隊還保持或是保持著部份能與他們對抗的戰斗力。
否則,如果德國內部四分五裂各自為戰,戰斗力急劇下降無法抵擋盟軍,那么盟軍就會要求德軍投降而不是談判。
但顯然,四分五裂乃至失去士氣的德國無法保持原有的戰斗力。
所以反叛者希望出現的局面只能說是一種理想。
“中校!”康拉德走進房內,見正在對著武裝直升機沉思的秦川說道:“還在為這大家伙發愁嗎?”
秦川不由一愣,然后就意識到康拉德誤會了,不過他沒有否認,順水推舟就點頭說道:“是的,上校,能不發愁嗎?”
“我們的確有發愁的理由!”康拉德站在武裝直升機面前搖了搖頭:“雖然它在實戰中被證明是很有用的,可是卻存在天生的缺陷!”
康拉德所說的缺陷,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對抗中得出的結論……它無法對抗坦克甚至裝甲車,即便是為它裝上大口徑穿甲能力強的機炮。
原因很簡單,機炮攻擊目標必須得攻擊目標的頂部裝甲,而且距離目標必須近,否則無法命中不說,還可能無法穿透目標裝甲。
而在這之前,敵人裝甲車、坦克上的高射機槍很容易就能將武裝直升機擊落。
即便是將武裝直升機的底部裝甲加厚到高射機槍無法穿透也是如此……原因在于,目標坦克和裝甲車不會是單個出現的,它們往往是十幾輛、幾十輛甚至數百輛一起投入戰斗。
當武裝直升機飛臨某輛坦克上空希望摧毀目標時,其它坦克或裝甲車就可以用它們的高射機槍對準武裝直升機脆弱的側面。
更糟糕的還是,武裝直升機兩個巨大的旋翼也極為脆弱。
這使武裝直升機很難與坦克對抗。
“它或許就不適合對抗坦克!”正在檢查武裝直升機狀況的比德曼從機身下鉆了出來:“我們知道的,坦克是行走在陸地上的,這使它可以在同樣的動力下攜帶更厚的裝甲及更猛的火力。而直升機是飛在天上的,它必然會因為這一點受到限制!”
秦川理解比德曼這話的意思,坦克需要的不過就是依靠動力轉動履帶使其能在地面機動,這顯然比整個飛在空中的直升機容易得多,于是直升機與坦克相比必然會有裝甲薄、火力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