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格里斯多夫一邊與秦川往河邊走一邊說道:“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明年春季冰雪消融后元首會再次命令部隊對蘇聯發起進攻,他現在甚至都在為進攻做準備了。但是,美國人和英國人在英國做的準備卻要求我們必須采取守勢,我們更應該將主力調往法國北部,你會怎么解決這個……”
“拜托,上校!”秦川說:“我只是個中校,這些不是我需要思考!”
秦川說的不是實話,他其實一直都在思考類似的問題。他只不過不想與格里斯多夫繼續討論下去。
“哦,是嗎?”格里斯多夫有些憤怒的盯著秦川說道:“所以,你告訴我從頭到尾都是我錯了,我以為你是為了德國的利益,而你卻告訴我你只是為了自己的性命?”
“有何不可呢?”秦川反問。
“記得上次你帶著部隊深入敵人防線捕俘,然后以此為證據說服元首收縮防線嗎?”格里斯多夫問。
“當然!”秦川回答。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沒能成功說服元首會發生什么?”
秦川一時語塞,格里斯多夫是對的,此時的希特勒對軍隊的控制和干涉太多了,不僅如此還一次又一次的制定錯誤的戰略計劃……這是由希特勒腦袋里還裝著一年前陳舊的思想或是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思想所決定的。
希特勒堅信德國人天生比其它國家優秀,二戰初期德國能憑借弱勢裝備且不多的兵力在歐洲縱橫馳騁就是一個明證。
因此,希特勒固執的以為德軍依舊可以像戰爭剛進攻蘇聯時,也就是“巴巴羅薩”戰役那樣輕松的進攻蘇軍并幾十萬、上百萬的殲滅蘇軍。
于是,即便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慘敗東線德軍急需休身養息,希特勒還會發起庫爾斯克進攻的戰役……
當然,這一切在秦川的影響下沒有發生,但希特勒固執的性格以及錯誤的認知卻不會改變。
他根本就沒考慮到一點:蘇聯軍隊已經在戰斗中不斷成長并完善自己,而德軍的戰斗力卻因為有經驗、素質高的士兵大量損失得不到補充而成級數下降。
于是,“巴巴羅薩”時出現的情況已再也不可能出現了,蘇、德兩軍在戰斗力和素質上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德軍發起的庫爾斯克會戰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成了德國在東線潰敗的開始。
“問題是我們撤回來了!”秦川回答。
“哦,是的!”格里斯多夫不屑的笑了笑:“這一次,你的確做到了。但下一次呢?你去過‘狼人’,與元首也有過幾次接觸,你該知道他的性格,他對敵人的土地有一種謎一般貪婪,他只會不停的攻占敵人的土地,然后守住每一個地方。你能成功說服他收縮防線簡直就是個奇跡,明白嗎?或者也可以說是因為元首意識到巴庫的重要性,否則你不會成功的!”
這話說的是,因為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即便是秦川把真憑實據放在希特勒面前,希特勒明知道蘇聯人有個反攻計劃并且會把第6集團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但他依舊希望憑現有的兵力擋住敵人的進攻或者堅守斯大林格勒而不是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