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份坦克總數為712輛,其中大多數是蘇聯的T34坦克,美式M3輕型坦克其次,在預備隊中還有一部份是來自英國的“瓦倫丁”或是“瑪蒂爾達”坦克……這些坦克速度太慢不適合進攻。
凌晨7:11分。
蘇軍對德軍發起了沖擊前的炮擊。
這次炮擊原計劃是30分鐘的,但因為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緊急馳援攜帶的炮彈不多,于是就將炮擊改為了15分鐘:5分鐘前沿火力急襲,繼爾5分鐘淺近縱深射擊,接著就是5分鐘的火力延伸。
當炮火停止的一霎那,羅特米斯特羅夫通過步話機向全體部隊發出了:“鋼鐵、鋼鐵、鋼鐵!”的進攻信號。
剛剛平息的炮聲很快被蘇聯坦克隆隆的轟鳴所取代,蘇軍坦克攜帶著士兵穿過硝煙朝德軍防線發起沖擊。
這是蘇軍作戰的一種特色,或者也可以說是這時代坦克作戰的一種特色。
坦克常常需要步兵跟隨,但步兵的速度又跟不上坦克。
英國人的做法是讓坦克慢下來使步兵能跟得上,德國人則是讓步兵上車跟上坦克的速度。
蘇聯人……他們更多的是讓士兵直接趴在坦克后方,為此他們還在坦克背部焊上了幾個鐵制抓手,這樣步兵就不會被顛簸的坦克拋下來。
當然,即便是這樣,在坦克上的步兵還是很危險的,因為坦克在不平的路面上全速前進還會造成一系列的事故,同時這些步兵在坦克上還會成為很明顯的目標,而他們卻因為要全力抓住抓手而無法還擊。
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坦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缺乏步兵掩護,就算坦克在往前沖的路上被擊毀了,還是能將步兵帶往前線并投入戰斗。
“開火!”當敵人沖進1000米距離時,奧爾布里奇上校就大聲命令。
“轟轟”隨著一陣炮響,一發發炮彈從炮管飛射而出直擊蘇軍坦克。
一輛、兩輛……沖在前頭的十余輛坦克接二連三被擊中,毫無還手之力。
但蘇軍坦克繼續以排山倒海之勢朝德軍防線沖擊,試圖拉近與德軍坦克的距離。
幾輛坦克輾上了反坦克地雷,然后在一片煙霧和火光中停下。
于是秦川就知道敵人距離防線大慨只有800米了。
“發射!”秦川朝著步話機大聲下令
經過幾次實戰,秦川從操控員那得知800米距離是ME63最理想的發射距離。
因為在這個距離上操控員有充足的調整時間以及良好的視野(指的是可以很好的觀察到目標以及ME63戰斗部)。
于是,秦川就選擇在這個距離攻擊。
然而,幾秒鐘后,也就是ME63還在飛往目標的途中時,天空中就傳來了一片迫擊炮炮彈的呼嘯聲,目標直指ME63發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