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閣下!”就在幾個人就法國團的問題討論得火熱的時候,一名參謀給隆美爾遞上了一封電報。
原本電報是應該交給龍德施泰特的,因為他才是總司令。
但因為龍德施泰特精力不足以及健康方面的問題并不常呆在指揮部也不常處理文件,就像之前所說的,龍德施泰特早上十點前是“不上班”的。
而隆美爾卻是相反,他精力旺盛而且眾所周知的是個工作狂,有時甚至吃飯、睡覺都在指揮部。
所以久而久之,部下都習慣于向隆美爾報告而不是龍德施泰特。
“我們的偵察機發現敵人正在往根特、科普一帶運輸補給!”參謀報告道。
隆美爾瞄了一眼電報,問:“運輸量大嗎?”
“我們沒法長時間的觀察!”參謀回答:“但看到的車隊沒有盡頭!”
沒法長時間觀察是因為德國沒有制空權,只能乘著英、美戰機巡邏的空隙靠近了拍幾張照片,然后就趕緊撤了。
看到的是車隊而不是火車,那是因為法國北部的鐵路線基本都讓英、美給炸爛了,然后德軍撤出的時候再炸一遍,火車頭之類的能開走就開走,開不走的就地炸了。
所以盟軍一時半會也很難在法國恢復鐵路運輸。
隆美爾想了想,就說道:“命令偵察部隊,隔幾小時偵察一次,包括夜里!”
“是,元帥閣下!”
這其實就是艾森豪威爾的“火球計劃”。
為了同時滿足英、美三個集團軍的補給,艾森豪威爾幾乎征集了法國所有的軍用、民用車輛,這些車輛日夜不停的在公路上有如螞蟻搬家似的來來回回在諾曼底港口與比利時邊境之間運輸。
其實這才是運輸的難點……物資要么橫跨英吉利海峽要么空運,但都要面對法國糟糕透頂的路況。
偵察結果第二天就出來了,據說偵察部隊還因此損失了兩架偵察機。
“盟軍晝夜不停的運輸補給!”隆美爾說:“目的地是比利時邊境,很明顯,他們的進攻目標還是阿登山區!”
“是的!”龍德施泰特表示贊同。
“但這次似乎有些不一樣了!”秦川說:“兩個補給點,一北一南……”
“他們要從兩路同時進攻!”隆美爾看了下地圖,沿著科普往右找,然后叫了聲:“該死,他們要進攻梅斯山口!”
“我們在那有什么?”龍德施泰特問,他顯然對梅斯山口不太熟悉。
“我們那有一萬多人!”隆美爾回答:“那有個要塞,梅斯要塞!”
龍德施泰特剛松一口氣,就聽隆美爾接著說道:“但他們都是軍校生!”
“軍校生?”
“是的!”隆美爾回答:“梅斯要塞……被他們當作教育基地了,它更像是一座大學城,國防軍和黨衛軍的軍校就設在那!”
龍德施泰特聞言不由愣了。
接著龍德施泰特又問了聲:“要塞是否足夠防御敵人的進攻?”
“誰知道呢?”隆美爾說:“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敵人有多少軍隊進攻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