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點了點頭。
這雖然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因為只有巴頓才會有這么快的速度……他的作戰格言與隆美爾相似,都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巴頓可以說比隆美爾幸運。
因為隆美爾很多時候都是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作戰。
巴頓也可以說沒有隆美爾那么幸運。
因為隆美爾總是能得到元首的信任有很大的決策權,而巴頓卻是處處受制,他此時的上司布拉德萊甚至都是巴頓以前的部下,而這個部下還在用某種不光彩的方式盜用巴頓的計劃。
正想著,河對岸的硝煙中就開出了一輛輛坦克,開在前頭的是掃雷坦克,鐵鏈抽打地面劃過空氣時發出的破空之聲都能傳到河對面。
或許是發覺到了河岸,掃雷坦克就緩緩退了回去……它不敢調頭,因為調頭會將自己后部薄弱的裝甲暴露出來。
接著,一輛輛“謝爾曼”坦克從硝煙中冒了出來的,每隔十幾米一輛,一眼望去少說也有幾十輛。
接著,數十輛坦克各自調整了一下炮塔的角度后就接二連三的朝河對岸噴吐出火焰。
與此同時,美軍后方的迫擊炮和榴彈炮就再一次轟鳴起來,又是成片的炮彈朝德軍陣地方向傾瀉。
不過這一次的轟炸與之前的火力準備有些不同。
因為秦川在望遠鏡里看到美軍士兵從坦克后方抬出了許多沖鋒舟和橡皮艇,顯然是打算強渡摩澤爾河。
這其實是在這種地形上的進攻優勢……敵我之間橫亙著一條河,于是炮兵及坦克兵很清楚敵我之間的界限,他們能準確的將炮彈打到德軍的陣地上。
當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美軍坦克無法橫渡河水,甚至這一百多米寬度的河水還無法用架橋坦克架設,于是只能用這種方法強渡。
其實巴頓還考慮過一種方法,那就是架設浮橋。
但一方面是因為美第3集團軍準備不足……巴頓在從法國人那獲得詳細的地圖前,還以為梅斯要塞不過就是個野戰工事,所以腦袋里想的只有坦克掩護步兵前進然后一切就結束了。
然后才意識到需要渡河。
不過浮橋等設備就來不及準備了,巴頓能做的就只有盡量收集沖鋒舟和橡皮艇用作強渡工具。
甚至就連沖鋒舟和橡皮艇都嚴重不足,到最后美軍士兵只能用炮彈箱和輪胎拼起木筏發起進攻,甚至還有些士兵將避孕套吹成汽球當作救生圈游過河道。
當然,這更多的是巴頓保存實力的一種做法,他真正的殺手锏是第7裝甲師。
此時的德軍當然不知道這一點。
在美軍士兵劃著橡皮艇和沖鋒舟進入河道中央的時候,秦川就大聲命令:“開火!”
早就做好準備的德軍士兵紛紛扣動扳機朝河中央的美軍士兵傾瀉出密集的彈雨。
沖鋒舟和橡皮艇可以說毫無防御,而且美軍士兵還成群的堆積在小艇上,于是子彈過處當即就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