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修多少新房子都改變不了的社會結構。
萬長生本來是回避這種局面的。
他只是個普通人,有點功底有點家底的手藝人,帶領家鄉,帶領小伙伴已經是他的極限。
他不會覺得自己是救世主,就有義務要去改變這種社會現象。
所以從鐘家回來從沒想過去做什么。
專注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才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
穿過沒怎么改造的狹窄街道,萬長生把車停在了一片高樓大廈間的舊廠區,還在車上他就有些皺眉,這種建筑密度太大了,還在中間藏一所兩三千人的培訓學校?
連自己當初到大美培訓校就讀的時候,老曹都提醒最好是統一住宿管理。
這可是兩三千血氣方剛的剛成年孩子,放在這樣紛繁復雜的環境里面,太容易出問題了。
韓曉敏有點新奇:“這有點做文創園區的底子哦?我家那邊沒見過。”
萬長生對文創園的定位還停留在大美培訓那個廠區改建的樣子:“我們那邊好歹有些影視創意公司辦公營業,這種地方誰跑過來上班?”
韓曉敏一改剛才崇拜領導的眼光:“國內現在的文創園,基本都是因地制宜利用原來的場地,把這種歷史滄桑和條件設施的情感懷念打造出來,麻煩你,我才是學環境藝術的。”
萬長生苦惱:“跟我們大美有什么關系呢?我不可能把培訓校放到這里來,周圍魚龍混雜的太沒有個學習的樣子了,我要耗費極大的精力來管理秩序,投入成本還在其次,影響了學習秩序,那才是得不償失。”
學工業造型的陳澄也持同樣態度:“藝術品交易市場也不可能搞在這里,周圍你看看根本沒有藝術氛圍,最重要的是不方便,人家來這里很可能被這么多本地人圍觀,很容易被這些無所事事的本地人影響了市場運營。”
韓曉敏鄙夷:“有時候我覺得萬長生是無所不能的,有時候又覺得你跟普通大男生沒什么區別,平京有798藝術區,滬海有M50創意園,粵州有紅專廠,苔北有1914文化園,這都是利用老工業舊廠房來華麗轉身的案例,因為這種為了戰備需求搞的廠房、地基都非常堅固,甚至能抗炸,拆起來很麻煩很可惜,所以全世界都有關于這種類型改建文創園的做法,很成熟了,大美那邊那個文創園只是個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園區,這里周圍人這么多,改成酒吧、咖啡館、特色小店、小劇場甚至麻將館,都比外面剛才那種路面上亂糟糟的有品位,不但能解決本地人的工作消遣,還能把這里打造成景區,成為年輕人和游客喜歡的景點,你明白嗎?”
口口聲聲給姜主任說了不做房地產的萬長生撓頭:“你說得這么輕松,為什么人家自己不做呢?”
韓曉敏哂笑:“錢啊!政府機構是政府機構,他們不是商業團隊,誰來掏錢做這個,最重要的是設計能力,這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很考究設計運營能力,美術學院恰恰就是具備這種設計能力的專業所在,交給任何社會上的商業機構,這位姜主任可能都擔心破壞了初衷,唯有你,唯有我們蜀美,才最適合來改造這個,你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這種設計能力。”
萬長生還是搖頭:“但我不可能把培訓學校放在這里,假若我們來做這個文化創意園區,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正說呢,那兩三部國產小車已經陸續抵達,姜主任還探頭示意:“里面可以停車,馬上就有人過來開門。”
萬長生都想說不用麻煩了,卻看見生銹的鐵柵欄門內,嘟嘟噥噥的出來門衛開鐵鎖鏈,一群臟兮兮的孩子呼嘯而至,不顧幾部車在往門內行駛,硬是趁著鐵門推開的縫隙,在門衛的叱罵聲中擠進去玩耍!
還沒上車的萬長生,心中一動。
當初在觀音村,就是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讓萬長生意識到荒廢時光,才搞起來免費美術培訓。
在鐘明霞家里,也僅僅是因為那些擠在八卦鄰居中間的孩子,才讓萬長生開口表達知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