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斷章取義的非得要每根線條都經得起推敲,因為敦煌壁畫要的就是這種充滿西北粗獷的特點。
但是整理繼承這些藝術造型的時候,最好還是請畫家來畫。
因為就像萬長生說的,這些東西是要作為藝術保存下來,然后流傳的。
這種藝術瑰寶,哪怕是粗獷的線條,那也要畫家來甄別,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更不用說如果是學術性發展這一門派的畫風,那就更需要有人來提煉其中的精髓。
如果萬長生大言不慚的這么解釋一番。
沒準兒還會引起爭論,誰說了敦煌壁畫就非得修正到符合中國畫技巧,誰說了這些文物非得按照傳統技法來保存?
敦煌壁畫在世界美術史上,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地位!
什么時候輪到你個小年輕來說還需要改進了?
很多事情爭論是沒有結果的。
萬長生能動手,就不比比。
對著那洞窟里面的晚唐菩薩伎樂圖,起手就是精準修長的線條,丁頭鼠尾,金鉤鐵線!
根本不需要鉛筆打草稿,打印模式開啟以后,一氣呵成的從畫紙一邊,熟極而流的信手拈來!
正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在場各位哪怕不是美術專業的人才,大多也能拿筆勾畫這些文物,這一刻立刻有種雞皮疙瘩從身上過電的感受。
越是平日里畫過的人,就越知道這筆畫包含了多少功力。
連茍教授當年都說過,萬長生的白描里面有古法佛像的塑造功底。
可能論到仕女圖、花鳥、水墨都不是萬長生的強項。
唯獨這種佛像壁畫,或者說經變畫,也就是從隋唐時期興起的大型壁畫,用來綜合表現一部經的整體內容,宣揚想象中的極樂世界。
這是萬長生最有心得的形式。
哪怕浸淫莫高窟壁畫多少年的專家,看慣了這周邊絕世無雙的精美壁畫,這一刻也忍不住驚嘆:“山外有山人外人……”
“啊,這手指,原來應該是這么畫的,我說這指尖比例……”
“不是比例的問題,是線條,這位老師確實是把線條運用得……給老邢打個電話,這次是真的遇見高手了。”
沒錯,萬長生并不否認敦煌壁畫的精美絕倫,他提出的僅僅是記錄,如果要把敦煌壁畫用線描的方式記錄下來,整理成為文獻手稿之類的資料時候。
最好還是提高點技術性,這就是學院派和民間藝人的見仁見智了。
他恰恰是從民間藝人跨步到藝術家的轉型。
更期望這種值得永久流傳的頂級藝術品,能有更嚴謹精湛的面貌。
等大半個小時以后,這邊博物館館長匆匆趕來,看見的就是一張完整的壁畫線描圖!
而且是幾乎原樣拓印的整幅墻面滿稿!
更把其中部分剝落缺樣補上了!
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敦煌的線描手稿,大多是單個物體摘出來的記錄,幾乎沒法做整面墻滿稿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