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臺掌族庭監察之事,大夏將接下來將要掌控邊荒東北、北域、西北、西域、中域五大地方。
夏拓準備五大地方每一個地域派遣三位刺史,作為巡視地方、監察司職武者、地方豪族所用。
按照接下來將要掌控地方來算,一共是十五位刺史,這些人統歸刺史臺統轄,而刺史臺掌管官稱為大監察,直接朝夏拓負責。
設立刺史臺的主要目的,是夏拓不相信自己麾下的武者都是乖寶寶,這點他心中門清,水至清則無魚,但至少不能太過分了。
所以需要麾下的人頭上懸一把利劍,時刻提醒他們要小心點,別讓他逮住。
你們盡管偷奸耍滑、魚肉族民、欺行霸市、作奸犯科,只要不讓他逮到盡管快活,但是讓他逮到一個個死啦死啦的。
至于這位刺史統領的人選,夏拓心中倒是有一個,就是陵湖水君,如今邊荒還不受大夏掌控人和事就這么幾個。
一個是南方的梼杌,這個不多說,還不到收拾的時候。
除此之外,還有陵湖巨澤中的蛟人族,安穩西北的虞氏一族、奴隸殿的萬奴尊者。
對于蛟人族,夏拓并沒有什么血脈排斥感覺,刺史監察四方,是一個得罪人的事情,蛟人族和人族之間到底還是有血脈隔閡,讓陵湖水君來擔任首任大監察,剛剛好。
當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大夏的辟地境強者雖多,但真到劃分權責的時候還真不夠用了。
隨著實力的增強,夏拓的掌控力自然也增強了,僅在身側他自然不容許有不臣服的部族存在,哪怕是蛟人族也不行。
簡單來說,拳頭硬了,野心自然也隨之大了,環顧一圈,怎么能讓還有和自己肩并肩的存在。
除了有了刺史臺的變化外,原來的諸部殿重化六部,其中禮部也有所變化,禮部的職責和原來的祭天殿相同,不過夏拓不準備讓巧兒再擔任禮部之責,而是另選出族人來擔任。
巧兒將成為族庭的大祭司,主持族庭的大祭祀,坐鎮族庭,祭祀圖騰,還有自己不要臉強認的祖宗,戲已經開始自然要繼續演下去。
至于不是族庭范圍的小祭祀,就交給禮部來做,并且掌管族庭的典章法度、接待等事務,稱之為祭酒。
吏部掌管族庭麾下所有司職武者的任免、考察、升降、調動等事務,主管稱之為冢宰。
戶部掌管掌族庭的麾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稱之為司徒。
兵部掌管族庭麾下各道各城駐守的戰兵,戰將選用、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務,稱之為司馬。
刑部掌管法律、刑獄事務,主管司職武者稱之為司寇。
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交通等各項工程,主管司職武者稱之為司空。
這樣下來,權分六部,統一朝著夏閣負責,掌管族庭事務,為接下來掌控邊荒,休養生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