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詔,賞功第二等風木然,為火靈侯,封土南荒火靈山。”
“大夏詔,賞功第二等鹿,為鹿山侯,封土南荒鹿靈山。”
“大夏詔,賞功第二等洪焰,為洪山侯,封土南荒青洪山。”
“大夏詔,賞功第二等骨昉,為乾山侯,封土南荒乾山。”
……
“大夏詔,賞功第三等渾空院正,
“大夏詔,賞功第三等紇戈,為萬戈侯,封土南荒三硯山。”
“大夏詔,賞功第三等火凌云,為凌云侯……”
……
“大夏詔……”
大夏建立以來,所吸納的武者太多了,夏乾元的話洋洋灑灑,從白晝一直宣到了晚上。
夜幕下,紫光灼灼宛若白晝,整個鳳凰城中的族人,一個個依舊精神抖擻,在聽著族庭頒布的賞功令。
從最高等的一等侯到第三等下卿,一共六個階位,得到敕封的人太多了,封土、食邑,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天爐山上,夏拓靜靜的聽著夏乾元在頒布賞功令,這一次要賞賜的人太多,加上準備匆忙,所以人選斟酌的并不太精細。
既然自立了王部,先前的定立的最高等的君爵,就被改成了侯位,侯位分為一二三三等,最高等的侯便是以前的上君,擁有最大的封土和食邑臣民。
一等侯就胖哥、老神侯、昊海神將幾人,其他人并沒有在敕封,至于二等侯位,大都是以前的族中老人的后裔。
巫老頭、韁老頭、風老頭、白老頭,他們雖說沒了直系后裔,都是繼子后代,給他們二等侯的爵位,為得就是他們可以歲歲祭祀幾位老去的老頭,這種拔高這些繼子后代的爵位,也是眼下夏拓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這一次敕封中,最開始族中的老人的后代受封人數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大夏是一個披著部落皮的集權制度,按照部落制度,大家都是一個族的,雖說有私產,但還算是公有制。
但如今隨著大夏的發展,部落制度已經在大夏內部徹底的打碎,成了徹徹底底的家天下,整個大夏都是老夏家的。
別人跟著你老夏家,自然要給追隨著一些封賞,這樣追隨著才能繼續跟著老夏家干。
所以這種封賞是無法避免的,這些人得到了封賞,就成了大夏族庭的勛貴,和老夏家休戚與共。
等到夏乾元將手中的卷軸收起來的時候,前前后后算起來一共敕封了四百多位侯,有族庭在任的司職武者,有繼承先輩恩澤的后代。
明眼可見,一個龐大的勛貴集團已經形成了雛形。
這些人還不算侯爵以下的封賞,卿位以及以下的封賞者更多,這些人的封土都在南荒廣袤的大地。
作為大夏敕封的勛族,他們將前往南荒發展,將梼杌族幾萬年來在南部邊荒立下的規矩給徹底攪碎,換成大夏的規矩。
頒布完詔令之后,接下來夏拓宣布祭祖,一頭頭體型龐大的兇獸被抬到了祖殿外。
大夏族王室先祖,皋陶帝。
這么多年來的認祖宗,到了如今,再也沒有人懷疑夏拓是皋陶帝后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