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念頭閃爍,秦帝胡亥與韓談繞過影壁再穿過一片竹林,便到了那座四開間書房的背后。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瑯瑯的讀書聲傳來,透過搖曳竹林,胡亥看見一個黝黑健壯的少年,正在水池邊背書。
“故治民無常,唯治為法。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聽得幾句,胡亥發現是《韓非子》之中的句子。目光閃爍了一下,胡亥心中一動,對著旁邊的韓談低聲,道:“朕早聽說太尉有個天賦不凡的孫子,莫非這便是了?”
“稟陛下,太尉之孫老臣也沒有見過,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韓談連忙對著胡亥回了一句。
聞言,胡亥神色一動,道:“看這模樣,太尉不是在書房廊下就是在書房之中了!”
“陛下,老臣這就去讓太尉接駕——!”說罷,韓談這就要出去。
“別急,看看再說。”胡亥向身后的韓談揮揮手,徹底的站在竹林邊不動了。
對于尉繚的孫子,胡亥心里有一絲的好奇。因為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的出現,沒有任何的記錄。
可以說這個人,是大秦帝國之中最不可控的存在,也有可能是胡亥破局的棋子。故而,胡亥想要更多的了解一下。
他更加清楚,這個世界上任何的了解,都不及自己親眼所見。
……
片刻之后,少年吟誦停止,隨及朝著書房的方向肅然一躬,道:“祖父,尉麒背完《韓非子》。”
“天賦強記,原是不錯。”這個時候,就聽見尉繚淡漠的聲音傳來,只是說到半中間,話鋒突然一轉:“尉麒,《韓非子》你倒背如流,更有寫下了自己的見解。”
“我問你,你都沒有為官一任,又有何能力為《韓非子》寫下見解?”
……
尉繚是歷史的親歷者,對于《韓非子》的作者韓非也有一定的了解。他自然清楚,凡是法家強臣,無一不是身經百戰之人。
法家之言,皆是從實戰而來。沒有經歷過為政一方,沒有掌控過一個國家,一個法家,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家。
而且尉麒的這一番話,極為可能會影響很多人,其實是不道德的。
……
嘩啦啦的聲音傳來,尉繚拿著《韓非子》在對照,對上面的批點大皺眉頭,大為搖頭。
……
“祖父差矣!”尉麒還是一個少年,正是年輕氣盛之時,縱然是他一直崇拜的祖父,這一刻也是紅著臉高聲反駁:“法家大家未必身經百戰,官至國相。”
“最多的如商君,貴為大秦商君手握軍政大權,讓秦國從弱國一躍而起,成為了天下強國。最少之韓非,終生從未治理一方。”
“次之如申不害,終生只有變法失敗的一時之盛。由此觀之,治理一方可成大家,精研法學亦可成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