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大娘看了看眼前恭順卻又疏離的青年,張了張嘴,最后無力地說出了來此地后的第一句話:“外面涼,且先回屋吧。”
……
屋內,圓桌旁。
坐在高背椅上略顯不適應的青年喝了口剛剛端上來的熱騰騰的人參湯,隨即深吸了一口氣,穩住了自己心底莫名涌動出的難名情緒。此時,他已是換了身衣服(就這個季節而言總覺得似乎稍顯臃腫那么一些),面色也不似剛才那般慘白了。而公孫大娘則坐在上首隨意地逗弄著圓滾滾的橘黃色小貓。
“公瑾……那首曲子你是從哪里聽來的?”終于,還是公孫大娘打破了漫長的沉默。
這青年自然就是公孫大娘母子欽定的四龍牌之一、劉備的親信大將、跟郭嘉斗法兵差一著以致于最終死在徐庶劍下從而成為本次推演主角的周瑜周公瑾了。
“此間灑掃的小童所歌。詩是舊詩,曲卻是新曲,聞之難忘,便是記了下來。”周瑜平淡地回答道,聽不出什么情緒。
公孫大娘忍住了翻白眼的沖動。須知道,這首《十五從軍征》,包括前面的《淯水吟》等,都是她在前期“創作”的反戰歌曲,早已教給了安利號收養的孤兒傳唱,其目的便是引導人心思定。雖然“前情提要”中未提及,但她現在嚴重懷疑,這首曲子就是系統推演中她“自己”故意讓人唱給周瑜聽的,而這效果……
“都說周郎精通音律……不知你覺得此曲如何?”公孫大娘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周瑜念了幾句,忽凄然一笑,“此次跟我出來的淮南子弟,恐怕真的要問一句:家中有阿誰了!”
果然!效果好過頭了……公孫大娘一聲暗嘆。這一招倒是成功磨了磨年輕人的激烈脾氣,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對抗情緒,卻顯然又引發了周瑜深重的負罪感——卻也難怪他現在狀態如此之差了。
只聽周瑜繼續道:“心高德薄,妄起刀兵,志大才疏,名難符實,又貪功冒進,上負恩主,一將無能,下累三軍——敢問如此之人,又有何面目繼續存活于世呢?”
周瑜說著,情緒愈發激動,當下勉力站起了身,昂然請道:“瑜自知時日無多,老夫人若是憐我,宜明正典刑,復加諸惡名,以警后世子弟!”
公孫大娘見他這激動的模樣,突然想起了另一個哭喊著讓人砍了自己的家伙,又想起了某個莽莽撞撞總給自己惹麻煩的小子,不由呵呵一笑,一開始那束手束腳的感覺也隨之一掃而空。她拉周瑜在自己身旁坐下,隨和地詢問道:“你今年年齒幾何啊?”
周瑜對這話題轉換有點猝不及防,猶疑答道:“二十有二。”
“你這樣子,倒是讓我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公孫大娘笑呵呵地說道,像極了在跟晚輩閑聊的老太太,“你可知道我家文琪跟你差不多年紀的時候,都做了些什么嗎?”
“衛將軍之事,如今天下誰人不知?未及弱冠時,其人便有盧龍塞三十騎沖鋒事,后又五人入敵營救太守母,有勇有謀,為天下稱道。其入洛陽,則誅王甫而抗曹節;出襄平,又旬月平滅高句麗。董卓為方伯時驚嘆其英姿,贈之以項王斷刃,喬公又贊其“外刃內剛,鋒利為天下冠”,由是揚名于天下。”周瑜侃侃而談。
公孫大娘聞言樂了:“我兒子的豐功偉績,你們倒是一個個都比我這個當媽的還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