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客廳里面。
工作人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地就回來了。
“陳老師,王導說,還是讓楚老師先試鏡。”工作人員當然不可能真的復述王逸凡的原話。
或許王逸凡不在乎,但是如果他真的那么說了,難保陳金不會以為是他在添油加醋從中作梗。
“你沒有跟王導演說我是帶妝,不能等太久?”陳金頓時臉色就有些難看地問道。
“說了,王導說,一切都要按照規矩來,如果不想遵守,那就不要來。”工作人員也是硬著頭皮說道。
“呵呵,呵呵!”陳金快氣炸了,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必須忍著。
“行吧,那就按照規矩來。”陳金最終還是沒有發作。
而李俊生等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各自的眼里看到了笑意。
不愧是王逸凡導演啊!
不過,也就是王逸凡和為數不多的人敢這么不給面子吧?
試鏡室內。
“王導,陳總,周導,我是楚杰!試鏡齊天大圣的角色。”楚杰雖然在外面也是大紅的小生,但是在這里他卻就是個弟弟,所以態度擺的很正。
“劇本大綱你看過了,說說你的想法吧。”王逸凡開口道。
《齊天大圣》的劇本梗概,王逸凡一周前就發給了幾個備選人員。
雖然說,電影是展現導演的主觀思想的載體,但是很多時候,也需要主要演員對電影進行理解。
楚杰顯然是做了準備工作的。
事實上,這一周的時間,在接到劇本梗概的時候,楚杰就放下了手頭的其他工作,研究起《齊天大圣》和《西游記》來。
原著他也看了一遍,還有搜索了不少資料。
對于王逸凡的《齊天大圣》他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西游記》的主題是西天取經,和佛教息息相關,在我看來,《西游記》里,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分別代表了唐三藏的“貪嗔癡”。
“貪嗔癡”是佛教的用語,代表三毒,人之所以有輪回就是放不下“貪嗔癡”。
正好,西游記中的唐三藏的三個徒弟分別代表了“貪嗔癡”。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看豬八戒,貪吃、貪睡、貪色。正常男人有的他都有了,他體現了人性的本色,但我認為這并不是本性,
在佛教當中,本性其實就是佛性,是沒有貪也沒有嗔也沒有癡的。
孫悟空,動不動就猴急,他這是很明顯的一種“嗔”的表現,說舉棒子就動手,打死妖怪不帶手軟的。俗話說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悟空也是一種“嗔”的表現,在佛教里這個“嗔恨”之心是很厲害且要不得的,因為它會“燒盡功德林”。就是你做點好事和功德,假如“嗔恨”之心一起,功德就沒有了。
沙和尚,,天生魯鈍,愚癡,就是“癡”的代表。”
說到這里,楚杰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抱歉,我有些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