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北美是互聯網的起源地,可是實際上,時至今日,華國因為人口,因為經濟,因為互聯網的覆蓋率,因為大眾的習慣,等等等等,再加上互聯網巨頭對某個行業的壟斷,所以,在數據方面,可以說比之奈非,更厲害!
比如阿貍!
阿貍主營的是電子商務。
但是又不僅僅是電子商務。
大數據是什么?是一個用戶,每天在阿貍旗下的各個平臺,各個軟件的行為模式。
從這些東西,可以分析出他們的喜好,偏好等等。
不僅僅局限于電影!
而未來科技,和星科技又不同,他們一家想新媒體巨頭,視頻社交,新聞社交,等等方面。
他們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在觀看某個視頻的停留的時間的長短,以及評論,留言,或者點贊,等等,來分析出來用戶的偏好!
而華訊這邊也同樣的有自己的大數據風格。
當然了,看起來大家都有自己的主營業務,但是實際上,現階段來說,巨頭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早就已經構建出來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可以說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所以在大數據方面,華國這邊的互聯網巨頭的實力真的不是奈非可比的。
這其實也是為什么阿貍和未來星會那么有信心的原因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奈非是始作俑者,而現在,第二部大數據主導的影視劇即將上線,能否成功,就成為了大數據影視戰略的風向標了。
如果成功了,那么大家自然可以加注大數據戰略,而如果失敗了,那么后果其實是很嚴重的。
因為,失敗了就意味著大數據影視戰略,這個想法,目前是行不通的。
沒有第三種情況,當然了,國內這邊,可以有其他的嘗試,可以說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的大數據數據量更大,涉及的范圍更廣泛。
所以,或許可以得到的效果也就越好。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不允許失敗。
因為大數據不是人,是數據,它是木有感情的,所以自然也不存在犯錯一說。
一個導演,一部電影不賣座,他可能還有機會繼續證明自己,因為,人總是會犯錯的嘛。
可是大數據不行,它不能失敗,因為大數據不能犯錯。
犯錯一次,就說明了,技術不成熟,概念不成功。
這個時候,在萬眾矚目之下,奈非的大數據影視新作新鮮出爐,正式在奈非平臺上線!
王逸凡當然知道,前世的類似的公司,主導了大數據影視戰略,但是只成功了第一部,第二部就直接撲街了。
而那也宣告了大數據策略的失敗,之后就很少有人再提及大數據電影戰略了。
但是這個世界畢竟是不同的,所以,奈非的第二部到底能否成功,他也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