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梅啊。”
“馬什么梅啊?”
一群觀眾忍不住互相談論起影片當中的搞笑場面。
這其實也很能說明問題。
觀眾能記得住電影里面的梗,還拿出來互相逗樂,本身就說明了,他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走神!
而這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已經是很好的褒獎了!
至少,沒有出現觀眾罵罵咧咧的,說什么被騙了之類的話,就說明電影至少在觀眾這里,口碑不會太差。
另外一邊。
《數字王國》的首映禮現場!
“感覺被騙了,這特喵的整個故事,感覺怪里怪氣的,而且,一點都不連貫啊。”
“誰說不是啊,其實有些橋段還是蠻有意思的,但是整體來看,這就是一部大雜膾啊。”
“很多橋段都蠻有意思的,但是為什么就好像一個人五官長得都挺好的,可是結合在一起卻一點都不美好了。”
“聽說是好幾個導演分別負責的,果然風格割裂的很嚴重啊。”
這是普通觀眾的反應。
而影評人的反應就更有意思了。
“大數據不行啊!”
“是啊,分開來,每一個段落都不錯,可是結合起來,卻是七零八落的。”
“沒辦法,大數據可以判斷觀眾喜歡什么樣的橋段,但是卻不是人,能夠把這些觀眾喜歡的東西,完美的銜接起來。”
“而且還有一點,大數據的確還是有東西的,每一個導演拍的段落,都非常不錯,說明,大數據的確懂得導演擅長的東西,但是可惜的是,電影從來都不是分段的,而是整體,一個故事,被分割成這么多段落,接不起來啊。”
“估計這部電影懸了!”
而媒體這邊卻是一個個興奮不已。
“大數據涼了!”
“電影明明看起來挺不錯的,但是總覺得不是好電影,至少觀影體驗極差!”
“宣傳做的再牛也沒用啊,時代不同了啊,說的再多,讓人看不進去就是爛片!”
“說爛片有些過了,至少如果把這部電影分成一部部微電影的話,那質量絕對不錯,可惜了。”
雖然說,首映禮傳出的風聲不好,但是阿貍傳媒和未來星傳媒自然不可能這么輕易就放棄。
大數據可以說是大戰略。
所以,他們還想著繼續搶救一下。
其實主要還是在于,曾經的爛片大賣的案例給了他們一些信心。
所以,《數字王國》首映當天,阿貍傳媒和未來星傳媒就開始控評。
控評這種事情,其實很正常,當然了,控評可不是那么好控評的。
畢竟,現在的觀眾不像過去,沒有自己的發聲渠道。
所以,控評的確在觀眾人數還少的時候,可以控評,但是這種控制卻是飲鴆止渴。
因為,壓的越狠,最后爆發的也就越猛。
但是阿貍傳媒和未來星傳媒還是決定這么做了。
沒辦法,前面投入了那么多,讓他們一下子就放棄,承認失敗,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