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其實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點,阿貍傳媒的野心很大。
但是實際上呢?
擁有了院線之后,真的就具備了完善的發行渠道了?
實際上,這還真的是扯淡。
要是這么簡單的話,前世的夢工廠也不至于最終分崩離析。
首先國內的巨頭們,之所以擁有發行渠道,但是并不能形成壟斷。
其實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因為國內的院線可以說近半數的掌控在國字頭的企業手里。
比如華影,是不可取代的。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而華影的立場,自然不可能偏向誰。
但是同樣的,國內的巨頭,其實本身也是隱形的聯盟。
大家發行電影的時候,如果是小成本小制作的話,那還無所謂,自家掌控的院線就足夠了。
但是大制作的話,卻不可能全部在自家的院線上映,這個時候,就需要分發其他的院線。
因為大家都有院線,所以,形成了天然的聯盟,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你手里沒有籌碼,那就不好意思了,必須依托我們手中的渠道,那么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抽取一大筆的發行分成。
而好萊塢那邊呢?
和國內最大的不同在于,北美的院線,和官方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都是私人公司。
而一家公司如果掌控了所有的院線那是壟斷,但是幾大巨頭分別掌控,聯合起來壟斷,那自然就不是壟斷了,而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而發行,還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宣傳資源,比如線下的包括DVD,包括流媒體,電視臺等等,這些都是發行公司需要的東西。
而縱觀好萊塢的幾大傳媒巨頭,實際上,他們手里掌握的可絕對不僅僅只是院線,剩下的那些才是真正的致命的東西。
當然,你可以自己組建發行渠道,但是因為人家傳媒巨頭,宣發資源都是自家的,所以在成本方面肯定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而你是外來的。
就算能利用這些資源,但是成本卻會大幅度的提升。
花一塊錢辦一塊錢的事情,和花一百塊錢只能辦五十塊的事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畢竟,傳媒巨頭的發行公司,可以說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中間商。
這本身就是一塊利潤,但是外來者卻不同,你必須給中間商賺一筆差價。
當然了,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抗風險能力!
好萊塢巨頭們為什么抗風險能力超級強?
因為,很多電影制作公司,電影票房失利,虧就是虧,但是巨頭們卻可以通過長線的各種線下的發行收回一些成本。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票房失利,如果是普通的獨立電影制作廠牌的話,那么他們收回的票房分成,以及其他的各個渠道的分成,都會相當少。
但是對于擁有完整的發行渠道的巨頭哥倫比亞來說,其實這部電影他們根本沒有虧損。
這就是抗風險能力。
北美的那些版權為什么值錢?還不是因為,擁有完整的發行渠道的巨頭們,靠著這些版權,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收割著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