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阿貍不同啊,阿貍傳媒,人家喊出的口號就是三年內不盈利都沒有問題。
不差錢的公司,照理說,應該很受歡迎才對。
但是阿貍一直都有一個去導演核心化的思維。
這和他們的互聯網基因有很大的關系。
互聯網產業,阿貍經常做的就是這種東西,大多數時候,阿貍看中了某家公司,先投資,然后步步蠶食,最后吞進去,這本來也沒什么問題。
可是問題就在于,阿貍對于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團隊,都相當的不友好。
阿貍的產業都已經趨于成熟,現在可以說,整個阿貍集團,少了任何人都可以玩得轉。
這就是去人才核心化的模式。
這樣可以讓公司不會因為人才的流失,不會因為某個位置上的人的變動,而產生什么大動蕩。
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就將這套模式用到了阿貍傳媒上面來。
其實電影行業,導演核心化,由來已久。
沒辦法,大導演的號召力在一步步地加強,王逸凡更是將這個模式推到了最高。
可以說華新看起來繁花錦簇的,但是這是建立在王逸凡這個定海神針的基礎上。
王逸凡本人,可以說是華新的大核。
其他的幾家巨頭,雖然沒有華新這么離譜,但是盛唐九州,內容方面的門面導演,卻依然,或者說一直都是陳航這個大導演。
時代光影為什么花那么大的籌碼籠絡曹蒙?
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說離開了大導演,時代光影還是時代光影,盛唐九州還是盛唐九州,但是無疑,在影響力方面,會弱勢不少。
影響力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會嚴重影響到外界投資者的信心。
當然了,還不僅僅是這個問題,阿貍傳媒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他們不管是做哪一個行業,都希望能夠成為行業的霸主級別。
想要成為華國電影產業的霸主,穩步發展,徐徐圖之的策略,顯然很難,他們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耐心。
因為華新就會是橫在阿貍傳媒面前的最大的敵人。
以前阿貍的做法就是,如果取代不了,那就收購了。
可是偏偏華新是阿貍不可能收購的了的,因為華新的股東之一是不比阿貍差的互聯網巨頭華訊。
華訊雖然在投資方面相對來說比較溫和,大多數時候,都是更傾向于戰略投資,而不是像阿貍那樣直接吞并。
阿貍這么做和他們的公司的基因有很大的關系,在阿貍人看來,任何一個行業,他們都可以做到比原來的更好。
所以,自然要吞并,讓吞并的公司成為阿貍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而華訊不同,按照華訊的發言人說的,他們相信,任何一個行業,該行業的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都不是外行人能比的。
所以,他們更愿意相信原有的創始團隊。
華訊的做法,可以說給華訊帶來了巨大的好處,至少,很多公司,在接受華訊的投資的時候,都不會那么的擔心引狼入室。
但是相反,對于阿貍的投資,就會比較警惕了。
因為,一著不慎,就有可能被阿貍直接用錢砸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