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被大眾認為是最經典的天臺對決的戲,前因是什么?在我看來純粹就是刻意營造出這么一出天臺對決的戲來。
當陳永仁在警局看到他自己在資料袋上留下的字跡,以及劉建明的一個習慣性動作之后,他立即明白了劉建明是警局的內鬼!
這對陳永仁來說本是很有利的,因為當時劉建明讓陳永仁到警局來就是要幫他證實他是臥底警察,他完全可以多等十幾分鐘,等自己的身份被證實之后再揭發劉建明,可他卻偏偏選擇立即離開警局,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下倒好,劉建明立即明白他知道了自己是警局內鬼。
于是劉建明把陳永仁的檔案給刪了,他再也無法證實自己的真正身份,對他有利的弄成了對他極為不利。
現實中恐怕不會有人這么笨,更不會有這樣的臥底警察吧?
要知道常年臥底的陳永仁,本該比常人冷靜的卻比常人還要糊涂。
陳永仁離開警局后去見李心兒,記得陳永仁是對她說:“我真的是警察。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
可見他是十分清楚當時他離開警局的后果的,可他還是這么做,而不是在警局多呆十幾分鐘,這是很矛盾的。
就因為他的立即離去,導致了他最后的不幸。
在我看來,這一段戲,簡直是搞笑。
陳永仁是臥底啊,是行走于黑暗,行走于生死之間的臥底啊,臥底是什么?臥底是最會演戲的影帝啊。
可是結果呢?明知道劉建明是黑警的情況下,他居然直接走了,這算什么?臥底這么多年臥底成了傻子嗎?
......”
事實上,陳永仁辦公室發現劉建明是韓琛的臥底,是內鬼的劇情,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
但是這卻并不影響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按照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的話說,那就是:“正因為陳永仁是臥底,所以,在這里,他做出這樣的舉動,才更正常,因為他的心亂了!”
“如果《無間道》的情節按常理來設計,如果是讓陳永仁在警局多呆十幾分鐘,劉建明幫他證實了身份,接下來的情節怎么安排,故事如何收尾,個人認為就很難做到與它不按常理設計同樣的扣人心弦了,其最不合理之處也是其設計巧妙之處。”
同樣的對于三歌的提出的臥底的情況,也有人出來反駁。
“關于臥底從警校生選派的事情,我實在不懂到底哪里有問題?”
“首先,臥底你得是警察吧?警校生,絕對可以說是最適合當臥底的,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警校生年輕,更容易被忽悠(咳咳),其次,警校生因為還不是真正的警察,所以,他們和社會上的那些罪犯接觸的不多,所以才更不會輕易被認出來。
不選警校生,難道選現役的警察?要知道,港島可不是內地,地方就那么大,你當過警察的話,那么資料再怎么洗都沒用。
所以,選警校生當臥底,真的很正常。
至于說警校生容易被懷疑,呵呵,真以為韓琛那么神通廣大,可以隨便找到警校生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