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彬說了一段之后,又問道:“那么整部《泰坦尼克號》里面,你有沒有比較喜歡的角色?或者說,你覺得哪個角色的塑造你最滿意?”
王逸凡一聽,卻是樂了。
說實話,前世他作為觀眾,其實對《泰坦尼克號》的角色,能記得住的也就男女主角,和一些主要角色。
但是這一世,他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可以說對這部電影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
拍電影不是請客吃飯。
哪怕有了前世的版本作為參照。
但是當你去拍的時候,卻會發現,很多東西,不是那么容易復刻的。
每個人物,導演甚至很多時候,要比演員了解的還要多。
比如,這個人物,他的背景,職業,他的人設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導演和編劇去塑造的。
而在塑造的過程當中,同時還要進行調整。
所以,久而久之,他對這些角色,不但有所了解,而且,同時也會為每個角色都安排了許多細節性的東西,就是不知道觀眾明白了多少,這是導演才喜歡玩的小游戲。
導演的魅力就在于此了。
為什么那么多文藝電影導演,要拍一些觀眾不懂的東西?
其實也有這種心理作祟。
那就是,我認為我已經給出了足夠的細節了,可是你還看不懂?
果然,不懂藝術啊!
當然了,對于王逸凡來說,并不是這樣的。
而是每個角色,或許在很多觀眾眼里,除了男女主角和主要的配角以外,其他的角色,他們都不會太過于關注。
但是對于編劇,對于導演,特別是對于導演來說,他卻不能這么做。
因為電影雖然是圍繞著男女主角這些主要角色來塑造的,但是劇情想要發展,想要完整,那么配角同樣的重要。
比如莫莉夫人,這個角色,說重要,她并不是那么重要,畢竟,涉及到莫莉夫人的劇情,并不多。
但是說重要,卻同樣的重要,因為,莫莉夫人的出現,可以為杰克順利進入上流社會,卻不出丑而邏輯自洽。
一個底層人士,突然出現在“上流社會”的頭等艙餐廳內,不出丑,怎么可能?
所以,這個時候,莫莉夫人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但是除此之外,似乎這個角色,也就沒有別的用途了。
可是在導演這里卻不能這樣,因為電影不是電視劇,電影的任何一個角色,任何一個鏡頭,都不能無關緊要。
推出一個角色,那么當然要盡可能地壓榨出這個角色對電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