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阿貍傳媒或許在經驗方面,要差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大力出奇跡啊。
不過,王逸凡又對阿貍傳媒反倒是沒有那么的忌憚。
因為,至少短期內,阿貍傳媒不會給華新造成太大的影響。
因為,阿貍傳媒砸下了重金布局北美市場。
而這條路,是注定了,將會以失敗告終。
沒辦法,阿貍傳媒,始終是華國的公司,而且野心太大,其實好萊塢傳媒巨頭們,并不是說,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好萊塢市場賺錢。
他們平時都會為了分攤風險,接納外來的投資,其中有很多就是境外的投資基金提供的。
就像王逸凡在北美的公司,華新在北美的分公司,等等,其實沒少賺錢。
也沒有見好萊塢幾大傳媒巨頭去打壓什么的。
主要還是因為,王逸凡再厲害,也不過是導演,動搖不了他們的地位,同時還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
可是阿貍傳媒的做法卻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這部電影,阿貍傳媒雖然也拉攏了好萊塢傳媒巨頭來做為這部電影的聯合發行方。
可是實際上,阿貍傳媒一直都沒有放棄開拓自己的發行渠道。
他們花了幾十億美刀,自然不可能甘心只是做內容提供商。
只做內容制作公司。
阿貍傳媒盯上的是北美的電影的整條產業鏈。
包括,線上線下,阿貍傳媒可以說都有布局。
他們想要做另外一個好萊塢影視巨頭。
因為,眾所周知,好萊塢電影產業鏈早就非常成熟,電影票房收益往往只占據一部電影的總收益的30%不到。
而剩下的更多的是周邊方面的收入。
所以,阿貍傳媒怎么可能甘心將這些收益拱手相讓?
其實哪怕是王逸凡的《泰坦尼克號》,是王逸凡和華新以及這部電影的投資方,都是算的上贏家。
但是,實際上,最大的贏家,從來都不是王逸凡他們,而是米納集團和松本環球。
為什么?
因為王逸凡他們,頂多只能分潤到短期的收益。
而他們卻可以用這樣一部創造影史票房紀錄的電影,源源不斷地位他們造血。
這才是好萊塢幾大巨頭賴以生存的法寶。
你或許有的賺,但是他們永遠不虧!
那么或許有人會問了,那么為什么,他們不出面打壓締盟影業和帝國院線?
答案是沒有必要!
因為打壓了,阿貍傳媒就會退縮嗎?
開什么玩笑,數以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刀的重注,可以說這是阿貍的大戰略。
怎么可能因為一點阻礙就放棄了?
但是好萊塢幾大巨頭,完全不需要這個時候就來打壓。
他們完全可以等待機會,溫水煮青蛙。
因為,就算阿貍傳媒開始拓展渠道,可是他們缺少的卻是內容。
優質的內容!
以及大量的版權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