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破日弓箭俱樂部。
里維的直播節目精彩繼續。
令人驚呼尖叫的箭術表演,呈現在數百萬的粉絲觀眾面前。
上午,里維嘗試的是連珠箭,想看看在極限情況下,他能否在較短時間內,射出最多多少支箭。
一般地在影視作品或者中,連珠箭被形容的非常夸張,面對連珠箭,對手往往在擋住第一箭后,臉色突然狂變,沒想到后面還有第二支、第三支箭,幾乎是同時到達。
對手即便擋住了頭箭,卻擋不住第二支、第三支箭,最后一臉驚駭地中箭。
夸張程度,堪比自動步槍的連發點射。
但實際上,作為冷兵器的弓箭,依靠弓弦賦能的箭矢,不像火藥的瞬間爆炸,搭箭、拉弓、射箭整套流程下來,怎么地都要消耗半秒以上的時間。
除非在一根弦上搭幾支箭,同時射出,再讓它們如導彈般首尾相連,否則不可能實現神乎其神的連珠箭。
便是里維也做不到如此夸張的程度。
只能盡可能以最快的手速,一支接一支箭的射出。
整個上午,里維嘗試了十幾次,射出了幾百支箭,以手酸腰痛的代價,測出了自己的極限。
10支箭/4.5秒。
平均每秒射出兩箭多一點。
這是里維的極限,不知道算不算這個星球的弓箭手極限。
這個射速當然遠遠比不上自動步槍,但再快不太可能,除非里維再練個三五年,或許他會把自己的紀錄,再往上提升個零點一二秒。
下午!
重頭戲,還原羅賓箭術!
而實際上,如果對應自動步槍打靶的話,羅賓箭術,就是相當于“多彈一孔”,即多枚子彈,從同一靶孔中穿過。
但現實生活中,就算是特種兵使用高精度的狙擊槍,也很難做到“多彈一孔”,只能均勻地散布在一個極小范圍內。
而使用比子彈大許多倍的箭矢呢?
再考慮到空氣阻力的變化,弓弦力度、射出角度、速度的微小差別,多方面因素下,要讓后一支箭的箭頭,擊中前一支箭的箭尾,概率微乎其微。
難度遠大于高精度狙擊槍的“多彈一孔”。
里維不是神,雖然他大腦的計算能力出眾,也能對身體進行精細的操控,但他畢竟不是數字化的硅基生命,碳基生命的局限性,讓他在很多細小方面只能作模糊運算,避免不了誤差。
所以哪怕他站在距離木靶只有十米遠的地方,也最多做到連續三次的羅賓箭術。
如果讓他多練習一段時間,或許可以達到連續五六次或者七八次。
即便如此。
直播間內的500多萬觀眾,仍然感到大開眼界。
“牛叉,太牛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