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邊。
夏國宇航局。
卻是陷入了更詭異的平靜之中。
尤其是知道真實情況的高層領導、數十名重要專家,更是被下達了封口令,嚴禁私下討論。
10月12號這天,下午六點。
各國宇航局討論紛紛的“神秘信號”,消失四個小時后。
緊急會議室內。
局長楊偉、副局長田克華,幾個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多名高級專家,坐滿了大圓桌。
即便會議已經開始,但他們也只是面面相覷,相對沉默了很長時間。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之前那位負責衛星審核的老專家吳萬舟。
他嘆了一口氣說道:
“我也沒有想到,鋼比亞國送來的那顆小衛星,里面竟然有那么多的名堂。”
“那位鋼比亞國的夏裔年輕人,就那顆衛星的性能參數,說的每一句都是真話。”
“160GHZ的工作頻率,不連續短波,廣域隨機算法,以及三個月的工作壽命。”
“那個年輕人說的輕描淡寫,卻不明白,這些詞匯,放在一顆5公斤重的小衛星上,對我們這些科學家,究竟意味著什么?”
“單就工作頻率而言,不說160GHZ,便是16GHZ的信號發生器,我們都至少用到卡車那么大的設備!星條國用于監視導彈發射的X波段雷達(頻率8-12GHZ),漂浮在海面上,重量高達五萬噸,看起來像個石油鉆井平臺。”
“但他們卻做到了,在一個比保溫杯略大的設備里,發出160GHZ的短波。”
“而且發出的不連續短波,每一份都是120個字節,均勻地發送到各個角落……這其中蘊含的工業控制技術,恐怕遠在高精密導彈陀螺儀、衛星原子鐘之上,價值超過E級超級計算機。”
“最后,以那顆小衛星發射短波的功耗,如果使用普通的鋰電池,最多工作三個小時,就會耗盡電量,但它工作了足足90天!一天都沒有少!”
“這其中蘊含的電池技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各位想想吧,只是一顆五公斤重的小衛星,里面卻蘊含了那么多我們難以想象、難以實現只能仰望的技術,到底是鋼比亞人掌握了我們所沒有科技,還是鋼比亞人學會了魔法?”
“或者說……那顆小衛星的來源,有可能存在問題?”
“我是科學家,我更傾向于第三種猜測!”
老專家吳萬舟說道。
在場眾人都點了點頭,認可他的猜測。
因為這三個月,他們代表夏國宇航局,主動向鋼比亞提出了在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伸出橄欖枝,希望雙方互派人員互相學習。
可是鋼比亞連專門的航天部門都沒有,更看不到任何專家的蹤影。
即便夏國宇航局提出合作,鋼比亞那邊,也只是點點頭,表示可以,但什么后續都沒有。
所以,只能是那顆衛星的來歷,存在巨大的問題!
甚至,有可能是不屬于藍水星的科技物品。
故而在場眾人,都對那顆漂浮在太空如今處于“太空垃圾”狀態的小衛星,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恰好,那顆小衛星,是利用他們的遠征二號火箭發射上去的,對于其軌道參數信息,盡在掌握,了然于胸。
眾人又討論了一會,商量制訂了一個《打撈計劃》。
楊偉站起身最后總結道:
“我會馬上把《打撈計劃》,反饋到上面,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發射‘巡天一號’,將那顆小衛星打撈回來,組織專家進行詳細研究。”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也得讓外交部配合行動,提前通知鋼比亞,打個招呼,爭取得到他們的同意,允許我們打撈。”
不告而取是為偷,即便小衛星已經成了太空垃圾,那也是屬于鋼比亞的太空垃圾,不管鋼比亞同不同意,必要的通知還是要做的,不然一旦曝光,輿論上會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