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利用核聚變反應堆技術,在大型太空船塢中,生產出一艘艘的F級核動力星際戰艦……里維手中的力量,才會逐漸的重新開始建立起來。
不過有人可能就要奇怪了,里維怎么對《太空城市》計劃那么情有獨鐘,為什么不直接在月星、火星上建造殖民基地,只要找到豐富的水資源,很快就能擁有一座座的外星殖民城市,效率能提高許多。
話雖如此,也有一點的道理。
但如果詳細計算的話,會發現建造《太空城市》更加方便,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一個,《太空城市》所需要的各類物資,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藍水星,如果跑到月星去建造城市,運送物資的交通艇,一來一回就是60萬公里,路途增加十倍不止,若是去火星,運一趟物資,可能路上就要好幾個月。
二個,《太空城市》建造完成后,可以脫離藍水星引力軌道,去往其他行星的軌道,去開采其他星球的資源,機動性、靈活性很大,而殖民星球上的資源一旦耗光,比如說水資源不足,殖民城市馬上就會陷入困境,但由于挪不開、搬不走,最終會淪為沉重的負擔。
三個,凡是水資源稀缺的星球,都不具有建立大型殖民城市的條件和必要,只能成為采礦星與資源星,所謂的“殖民月星”、“移民火星”不過是個偽命題,不具備大規模移民的可行性,故而與其把希望寄托在“月星”、“火星”之上,不如加大對藍水星的環境保護力度……這是成本最低的選項。
當然,生態圈系統完善、內部資源可實現循環利用的《太空城市》,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么從一開始,里維制定的是《太空城市》計劃,而不是跑到那些荒蕪星球建立殖民基地。
……
回首下這兩年的歷程。
里維可以說是在各種各樣的工作安排中渡過。
即便是那棟華麗、宏偉、安全、設施完善的堡壘式別墅,搬進去住的里維,也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享受,平均每天有超過八個小時在工作。
而且“第一陸地軍團”組建完畢,已初步具有戰斗力、威懾力,沒有多少宵小膽敢放肆的時候,這兩年期間,里維還是遭遇了多達4起的襲擊或刺殺事件。
其中兩起被提前發覺,將襲擊者一網打盡。
另有一起爆炸事件,導致保鏢兩死三傷。
還有一起投毒事件,有毒的飲料,幾乎被端上了里維的餐桌。
雖然在事后里維派人展開了報復,至少擊殺了上千名的幕后黑手,星國內的某個神秘俱樂部,里面上百名的高級成員,全被鎧甲人打成了篩子……終于壓下去了一部分躁動的聲音。
后面針對里維的行動明顯少了很多。
雖然如此。
里維的日子,還是過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深居簡出,大部分的外出視察任務,還是交給替身去完成。
而這兩年擔任“第一陸地軍團”統帥的林國明,由于工作出色、勤勤懇懇,至少徹底剿滅了活躍在黑洲大地上的二十多個暴恐團伙,打擊行動又狠又準……故而里維早就給他轉了正。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普通人的故事,就不詳細的一一例舉。
總之對里維而言,他覺得最艱難的兩年,已經算是順利渡過了。
接下來的時間,才是大幕真正拉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