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導致資金鏈斷裂,虧的走上了天臺的炒房客,數量可能有上萬之多,無辜被砸死的路人都有上百。
蘇氏集團下的物業房產價值,也縮水了四五十億,故而蘇銘感到可惜和肉痛……一旦科技爆炸式的發展起來,達到星際殖民的程度,房地產行業就不太好做了,甚至陷入寒冬。
“爸,沒問題,這次任何人的投資都表示歡迎。”
“不過里維陛下也說,月星畢竟不是處處黃金,高價值的礦產只是少部分,普通的月星土壤,價值最多兩三百元每噸,刨除成本,每噸的利潤可能就50-100元之間。”
“所以里維陛下制定的投資規則:一個是按‘趟’投資,采礦飛船每完成一趟運輸,獲得的回報是運載的礦產噸數,乘以50-100……假設你‘投資’了一艘運載量為一百噸的飛船,如果一切順利沒有意外的話,六天左右的運輸周期內,你可以得到五千至一萬元的回報。”
“運輸飛船的大小,有五十噸、一百噸、兩百噸三種規格,對應支付的投資金分別為500萬、1000萬和2000萬……假設你投資五百萬‘投資’了一艘五十噸級的小型運輸飛船,每個月完成五趟任務,那么你可以獲得2.5萬至5萬的投資回報……月回報率為0.5%至1%。”
“年回報率在6%至12%——這其實是相當不少的回報了,放在藍水星,也只有少數行業,能達到這個回報率。”
“當然如果閑少的話,也可以選擇‘風險投資模式’:即抵押一筆1億的投資金,直接投資一輛搭載了動力爐能源的月星采礦車,根據采礦車開采到的礦物價值,給予相對應的回報。”
“假設采礦車開采出的礦產價值為1,那么每噸礦物,投資者只能得到1元/噸的回報。”
“如果采礦車開采出的礦物價值為10,那么每噸礦物,投資者能得到10元/噸的回報。”
“如果開采出的礦物,是黃金、稀土、鈾礦等價值系數在100以上的礦物,投資者能得到超過100元/噸的回報。”
“我們研發的采礦車的開采效率,根據礦物開采難易程度,大概是每天兩千至一萬噸,再乘以價值系數,月回報率,在0.06%至9%的區間內波動,風險較大,但機遇也非常大。”
聽完女兒蘇清筱的介紹。
對于投資“運輸飛船”還是投資月星“采礦船”,蘇銘心里立刻有了數。
毫無疑問是選擇投資“采礦船”。
這種投資模式,蘇銘感到異常的熟悉,十年前盛行于夏國大地上的諸如‘比塔幣’、‘萊塔幣’之類的虛擬貨幣投資,玩的好像就是這種套路,投資者只要投資某臺挖礦的機器,然后每個月就能得到固定的回報,最終大多以交智商稅虧了血本而告終。
現在黑暗航天公司拿出了這種投資方式,是不是可以算得上“云開礦”。
當然,這肯定不是黑暗集團設置的騙局,掏空月星礦產資源的想法是靠譜的,行動是認真的,只不過由于缺乏資金,不得不通過這種辦法,吸納大量的流動資本而已。
而且這種投資方式獲得的回報,不一定是最高的,每年最多一倍的回報,也根本算不上暴利。
如果有家公司也有那個能力,跑到月星上,拉回一塊13噸重的狗頭金,那么他一瞬間就獲得了上百倍的暴利。
但低使用成本航天飛機要用到的高能電池,掌握在黑暗集團手中。
那條電磁彈射軌道,由黑暗航天公司把持和運營。
太空中的運輸飛船、月星采礦車,只有拿到技術授權且跟黑暗集團密切合作的企業,才能生產出來。
如今民間的私人航天公司,哪怕是成立了10萬家,二十年內,也不可能冒出一家匹敵黑暗航天公司的競爭者。
所以完全可以說,整個月星的礦產資源,基本上被黑暗集團包圓了,其他機構或公司,即便有能力去開采,投資與回報也不成比例,無利可圖。
廣大普通投資者,想從中喝一口湯的最好辦法,就是投資黑暗航天公司,以投資分紅的方式,參與到黑暗集團瘋狂開采月星礦產的龐大計劃之中。
比如說蘇銘,考慮到第一批投入使用的月星采礦車只有1000輛,他利用女兒蘇清筱的那層關系,砸鍋賣鐵般的,買下了150輛的名額,然后每天就坐在大尺寸的直播屏幕前,看著各種價值系數在1~1000之間浮動的礦產,一批批的開采出來。
他的心情也隨著礦物的價值系數波動,忽上忽下,或激動或郁悶,每天都過得如過山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