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當皇帝治國,胤禛精神一振,道:“唐太宗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是至理名言啊,治國當以愛民為先。本爵雖然離著大位遙遠,卻滿懷民心。這次出京,我的目的就是體察民情,感受民間疾苦,以備將來。”
胤禛說完這幾句,看了看柳鷹風的臉色,見他沒有拆穿自己的謊言,心中大喜。其實這次胤禛出京,是借童林的案件來游走江湖了,他整日的想著結交名俠劍客,學那高來高去的本事。日后胤禛成為劍客,歸隱山林便是童林傳最后的結局(民間傳說是被呂四娘刺殺身亡)。
“治大國如烹小鮮,苛捐雜稅就如大火,能把國家這鍋菜炒糊了。我若是當了皇帝,一定廢除冗官,少收錢糧,讓百姓休養生息……”
胤禛一邊說一邊看柳鷹風的臉色,生怕不合他的心意,上來給他一刀(沒看見刀?說不定是短刀藏袖子里了)。
柳鷹風面無表情,等胤禛說得告一段落,他也不說話,只是盯著胤禛看,嚇得胤禛臉色發青,渾身發抖,為他的小命擔心不已。
“你少說了三條。”柳鷹風終于開口了。
“哪三條?俠客爺您請說。”胤禛為了小命也不得不低頭。
“第一條,取消滿族特權,維護華夏民族共同權益。”柳鷹風冷冷地道。
胤禛眉頭一皺,滿族特權能隨便取消嗎?不可能的。只是如今小命在人家手里,不說好話不行啊。
“如果我當了皇帝,一定提倡滿漢一家,致力于全國大同。”胤禛戰戰兢兢地道。
這話說得十分籠統,第一條就不符合柳鷹風的意思。不過這個時候敢提出滿漢一家的人根本沒有,有也是漢族人的妄想,滿族人可不會自降身份來討好漢人。胤禛能提倡滿漢一家,別管做到什么程度,也算有魄力的了。柳鷹風雖然想提攜一下其余的五十多個少數民族,卻也不必太注重。
柳鷹風也不挑第一條的理,直接宣布第二條,“第二條,重視科技,開放海路,放眼世界,廣開民智。”
胤禛聞聽急出了一頭冷汗,發展科技?那些奇銀巧技,生來就是八股進士的大敵,這個比改朝換代還難。后面的那些有必要?海外都是貧瘠窮壤有什么可放眼的!民智開了,你讓人怎么當皇帝,只有愚民,當皇帝的才能安心好不。
“第三條,組建內閣,虛君共和。”
什么!虛君了還當什么皇帝?這不是開玩笑?胤禛更不能同意了,只是他沒敢說出來。
柳鷹風見胤禛滿臉畏縮不能答言,斥道:“連應一聲都不敢,如此沒有胸襟魄力,還想當中興之君,簡直是癡心妄想!”
這個時候,其實民生凋敝,什么康熙圣君都是吹出來的,要不然胤禛當上皇帝之后也不會大改革了。清朝的統治能夠得以延續多年,和胤禛的改革分不開關系。
胤禛不敢抬頭。
柳鷹風冷笑一聲,口中道:“華夏終究還是需要一場革命。”
了了一番心事,柳鷹風轉身就走,回英雄把式店去了。
于秀娘也跟上來了,只是不敢離柳鷹風太近。這個時候的柳鷹風,那簡直是天神下凡,仙光罩體。連朝廷的貝勒爺都訓得跟孫子似的,于秀娘心里對柳鷹風有些崇拜還有些畏懼了。如果只是訓斥貝勒,那是瘋子,可是柳鷹風心懷天下,抱負遠大,為將來的國體指路,就特別能讓人產生崇敬之情。
走出一程,柳鷹風對于秀娘道:“以后我就單獨行走江湖,你和伯龍也別說認識我了,畢竟打了朝廷的貝勒,等同造反,可不能連累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