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奧三家加一個被瓜分了的波蘭都摻和進了烏克蘭叛亂之中。其中實力最強的英法,這兩家剛剛贏得克里米亞戰爭正是心氣最高的時候,攜新勝的余威再給俄國上一副爛藥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從12月開始,英法就開始秘密聯絡叛軍挑選代理人。其中英國的意愿最強烈而且錢也備得特別足,所以很快就聯絡上了活躍在里夫韋附近的一小支叛軍。
雙方是臭味相投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很快英國就通過秘密渠道支援了叛軍一大筆錢。
法國人的動作稍慢,還是發現了英國人的小動作之后才倉促入場,原因很簡單,和英國的極端反俄不同,此時法國的國家重點已經從針對俄國轉為警惕英國。
之前他們就在巴黎和談中放了俄國一馬,甚至有拉攏俄國對抗英國的意圖。
如果不是擔心英國介入烏克蘭叛亂獨吞所有的好處,他們其實并不想蹚渾水。可既然英國都下手了,而且俄國的表現又那么糟糕,擔心去晚了連口湯都喝不到,這才匆匆出手也聯系了一支叛軍,只不過他們沒有英國人那么財大氣粗,僅僅象征性地給了點錢而已。
實話實說不管是英國也好還是法國也罷,他們介入烏克蘭叛亂的程度并不深,畢竟烏克蘭處于中東歐腹地,離他們的傳統勢力范圍太遠。
就算他們有錢有勢也有點鞭長莫及的感覺。可波蘭和奧地利就不一樣了。
波蘭是恨透了俄國,有著亡國之痛,自然發現有重創俄國的機會當然要全力施為。
哪怕波蘭人自己都過得慘兮兮的,但他們依然節衣縮食拿出了驚人數量的物資和武器支援烏克蘭的叛軍。
甚至這幫擦腳布還當自干五,相當數量的波蘭人偷偷翻越國境潛入烏克蘭幫助叛軍襲擊俄軍。
這些波蘭人的戰斗力可比烏克蘭叛軍強太多了,大部分都有著充足武裝斗爭經驗,不少人都在俄軍或者其他國家服役過。可以說他們的加入瞬間拔高了叛軍的戰斗力,讓烏克蘭緊鄰波蘭一側的叛軍變得相當難纏,將相當數量的俄軍牽制在了這里。
除了仇俄恨俄的波蘭人之外,對叛軍支援力度最大也是介入最深的就屬奧地利了。
自打克里米亞戰爭之后奧地利和俄國的關系就徹底破裂了,從1848年的假裝友好到現在變成了徹底敵對。為了給俄國制造麻煩奧地利干脆連最后一點兒面皮都扯掉,就差沒親自出兵幫助叛軍了。
反正通過兩國邊境奧地利不斷地給叛軍輸送糧食和軍火,就盼著叛軍徹底搞亂俄國,最后好下場吃一波肥肉。
奧地利人的搞法讓亞歷山大二世是火冒三丈,可是又無可奈何,克里米亞戰爭對俄國的打擊太大了,失血太多導致有氣無力。
面對奧地利的瘋狂挑釁亞歷山大二世只能忍耐,除了設法增派兵力管控邊境外,也只能希望德米特里米柳亭盡快平息叛亂不讓奧地利人陰謀得逞
自然地德米特里的壓力就比較大了,只能提前開始為基輔解圍,他也知道這其實有點難,畢竟叛軍的實力還是挺強的,馬加諾夫手里有十五萬大軍,其他的七七八八小頭目也有四五萬人,整個基輔周邊還有近二十萬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