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還引來了媒體朋友前來公司采訪沈小乙。
一名同樣大齡的女記者,結婚多年未孕,她是第一個采訪小乙的。
“聽說你對特殊群體的女員工有一項特殊的待遇,可以說說嗎?”這名記者問。
“我的女員工一共分三個特殊的群體,一是按照年齡分,一是按照家庭狀況分,你是指哪個群體?”小乙故作鎮靜,又故弄玄虛地說。
“我只關心要懷孕的那個群體。”記者沒想到小乙的公司對女員工這么照顧,竟然分了好幾類。
“這個群體有個特點,都是備孕的未來媽媽,我覺得生一個健康的寶貝,先天的“土壤”很重要,也就是母親的身體狀況,我關心員工,向來從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很好地工作。關心備孕媽媽就是對他們的飲食做了一些調整。”
“你是如何給這些備孕媽媽調整飲食的呢?”
“首先保證他們一日三餐的飲食要綠色,其實就是要營養均衡。”
“聽說,為了這些備孕媽媽能吃到純綠色的食物,你們公司承包了一些土地,親自種植一些食品的原材料,比如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
“只是從備孕媽媽需要吃綠色食品得到的啟發,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吃純綠色的食物。我們公司生產的食品,完全來自于我們自己種植的作物。”
“這么短的時間內,你是怎么做到原材料是純綠色的?自己種植來得及嗎?”
“首先我們高價購買了一些農民種植的綠色作物,另外,我們公司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正好趕上春種時節,幾個月過去,我們自產的作物很快被利用到公司的食品加工中來了。”
“根據調查,一些多年未孕的女孩也要求應聘你的公司,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單純為了生孩子來我公司是個錯誤的選擇,我公司是生產食品的不是治療不孕不育的醫院,再說,我的公司勞動強度很大,一般沒有敬業精神的人來了會吃不消。”
“你的公司現在有了土地,你會完全轉型從事作物種植嗎?”
“當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