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公司第一批待產女孩請假回家了,各個部門一下子走了十幾人,讓小乙不得不臨時招收一批員工。好在段樂樂沒有請假,如果她請假了,公司真的要停止運轉了。
段樂樂了解公司的難處,她對沈小乙說,“我要堅守工作崗位,直到生產的那一刻。”
沈小乙深受感動,心想,關鍵時刻還是自己的閨蜜對自己好。她對小乙更加愛護了,而且每天給她補發一定數額的補助,也不讓她加班,她上班時間可以隨時離開,小乙有時會親自送樂樂回家,趁送她回家,他倆聊一些家常話,增進感情。
在家帶娃的杜亮看到樂樂眼看預產期就要到了,依然堅持工作,很是心疼她,每天在她下班回家給她按摩,杜亮還在網上專門學了孕婦按摩,只為服務于妻子一個人。
杜亮在家帶娃越來越感覺好玩,他給女兒買了一個小型自行車,自己買了一輛山地車,每天都帶著女兒去郊外騎行,騎行的時候,他會帶一些食物,經常在郊外和女兒野餐。
杜亮不明白,之前樂樂為什么在家帶娃感覺無聊,抑郁,他從來沒有這種感覺,唯一感到不適的是,他怕別人說他在家吃軟飯,他見朋友就會發表一些言辭,在家帶娃并不輕松,比上班還累等等,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有些朋友理解他,也有不理解他的,他的大學同學就曾在一次聚會上說杜亮娶了一個女強人,他靠女強人養活自己之類的話,當時杜亮就把他的同學批了,而且說爸爸帶娃比媽媽帶娃好處多,最后改變了他同學的觀念。
一個家庭,誰掙錢多誰出去掙錢,誰的工資少誰在家帶娃,似乎就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由于受到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男人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在家帶娃,比妻子能力差,還強撐著。也有的家庭完全靠年老的父母幫自己帶孩子,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將來用多少錢都無法彌補的。
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必須首先靠父母,而不是靠老人,特別是三歲之前,必須由親生父母照顧,對他一生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
年輕的父母自己帶孩子,也有利于自己老人安度晚年,給父母一份愛,一份孝心。
年輕的男人要改變觀念,還需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的中國,正在走向誰強誰出去掙錢,誰弱誰在家帶娃的科學養育下一代的道路上,這和沈家三姐妹率先垂范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杜亮就是第一個受他們影響的年輕人之一。
明天就是段樂樂的預產期,小乙一早就看到她來上班,就勸說她回家休息,可她解釋說,“預產期也有不準的,我現在什么感覺都沒有呢。”
其他員工看到段樂樂也對她豎起大拇指。
下午下班的時間一到,大家紛紛涌向食堂,可小乙發現段樂樂沒有來吃飯,讓秘書去找,才發現樂樂在辦公室正肚子疼得直冒汗呢。秘書給小乙打電話,說明情況,小乙立即派人把她送到醫院。
秘書回來給小乙說,樂樂進了醫院就直接去了產房,并通知了她的老公杜亮。
小乙立刻派了兩名平時和樂樂關系比較好的女孩,去醫院陪護樂樂。
公司加班的員工直到晚上九點還沒有離開公司,就是為了等樂樂生產的消息。
“大家到點就下班吧,有好消息我會在微信群通知大家的。”小乙看了一下表對大家說。公司平時晚上加班最晚不超過八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