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一座在華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名山。
而作為一座名山,周山的海拔自然不會低了。雖然它的海拔在世界高山當中并不算太高,但是2600多米的海拔也能夠讓一般的前來旅游的人們望而生畏了。
而在這座周山的山頂,一處基本上不會有人上來的山峰處屹立著一座著名的道觀—青峰觀內觀。
作為全國聞名的一座道觀,青峰觀其實是有著自己專門作為旅游景點的外觀的。不過雖然說是外觀,其實那就是以前青峰觀的主要所在。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然后為了響應國家旅游部門的號召,這座備受歷代皇帝關注的道觀就被慢慢的改造成了一處知名的旅游景點。
然后還別說,就憑歷代皇帝都會過來的這點,就足以讓前來青峰觀旅游的人氣絡繹不絕了。畢竟皇帝都喜歡來,那這里肯定就是一個好地方,本著這個想法,所以只要是來周山旅游的人基本上就沒有不來青峰觀的。
但是做一個以尋仙問道為主業的道觀對于這個現象就不是這么滿意了,畢竟人多了之后事就多,事多了就沒有時間,沒時間就不能修煉了。
因此在十幾年前,青峰觀的觀眾就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分觀。這位觀主直接把青峰觀分為了內外兩觀,其中外觀位置不變,依舊以旅游景點為主業。然后把觀中一些向往紅塵生活的人留了下來,并且聘請了專門的人過來進行管理。
至于那些一心向道的人,觀主就帶著他們來到了這一處鮮有人跡的地方重新建立了一座青峰觀的內觀。
在這座內觀當中,全部都是一些一心向道,不問世事的真正修道者。他們每日日出之前就會爬上周山的山巔,對著朝霞進行吐納。在晨練過后他們就會回到道觀處理一些雜事,比如種菜澆水,洗衣做飯。然后閑暇的時候打個坐,修煉一下他們觀內流傳了幾千年的吐納法。
他們不求能夠修煉到白日飛升,只是這種修煉已經成了他們每天的習慣。其實還別說,在幾十年如一日的修煉下,雖然他們沒能練出個什么名堂,但是至少也還算是身強體壯的。
而隨著地球上面的能量濃度正式的進入超低魔的層次,他們堅持了幾十年的修煉法,不一樣了。
隨著吐納的進行,這些每天堅持修煉的人很快就感覺到了不同。隨著他們的吐納,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出現在了他們的身上。
他們最先感覺到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突然變得暖暖的,就好像泡在熱水里一樣。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這是完全不肯能的一件事情。
畢竟他們現在可是身處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之上,按照國際上測量出來的數據,海拔每提高1000米溫度下降5~6度,因為2600米的溫度基本上就比地面要低出10來度。
雖然現在是夏天,但是在這座青峰觀的內觀處,晚上的溫度也只有差不多10~15度左右,一個可以穿外套的溫度。
而就是在這個溫度之下,這些修煉的人竟然能夠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就好像是泡在了溫水當中。而且還不止如此,隨著修煉的進行,他們甚至能夠感覺到外界這些暖暖的東西竟然在緩緩的被他們吸入體內。
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美好,美好到他們本來只是正常的一次晚課,結果這么一坐就徹底了沉浸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