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沉吟了一下,趙宗陽說道,“就叫鴻忠吧。”
也許是見到自己真的給二七賜名了,趙宗陽覺得兒子趙鴻興眼睛里悲傷的神情減緩了不少。
“父王,能改叫鴻義嗎?”但片刻后,趙鴻興就對趙宗陽提出的換個名字的要求。
趙宗陽心說兒子這心態還是可以的,聽出來自己起名的時候取得就是“忠義”之意,不過他不太明白為啥趙鴻興不喜歡叫“鴻忠”而要叫“鴻義”。
“行,那就鴻義好了。”為了讓兒子開心,趙宗陽也點頭同意了。
“謝父王。”趙宗陽收到了兒子表示滿意的答復。
————
也許是皇帝老店的賜名起了效果,但并不封建迷信的趙鴻興覺得主要功勞應該還是太醫院太醫們的。二七——現已賜名叫鴻義,真的活了下來。不過,對于鴻義來說,他也僅僅是活了下來,那根貫穿了鴻義胸口的鐵針,是淬過毒的。
太醫們穩定住了鴻義胸口上的傷勢,卻因為無法查明鐵針上的毒是什么,而對他體內的毒束手無策。皇帝也下了旨意,要求必須把鴻義救活,醫術高超的太醫們最后真研究出了一份湯藥,專門用來壓制毒性的蔓延,就是為鴻義吊著這條命。
死是暫時死不了了,但鴻義就這么一直昏迷著,沒能醒過來。
看著躺在自己床上臉色蠟黃昏迷不醒的少年,趙鴻興心里挺不是滋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保護自己,重傷中毒臥床不醒的樣子,產生的那種擠滿胸腔的愧疚讓趙鴻興喘不過氣。
發生刺殺事件之后,趙鴻興依舊可以過著他悠閑的日子。除了趙鴻興身邊多了五個去哪都跟著的侍衛以外,整個炎奉皇宮也好像沒有因為這件事產生什么動蕩。
趙鴻興確實還想像以前一樣,繼續自己每天悠閑的日常,但身邊缺少了鴻義反而多了五個大漢的情況讓他很不習慣。鴻義在的時候,趙鴻興可以和他一起看書、吃飯和下五子棋(趙鴻興教的),但這五個大漢就跟五根木頭樁子似的,不管趙鴻興干啥,都直勾勾的看著他。這讓趙鴻興十分難受,在五個大漢注視的目光中,趙鴻興連小說都看不進去。
實在是受不了之后,趙鴻興開始嘗試和這五個侍衛交流。這不說不知道,其實這五個大漢都是能很能嘮的主,趙鴻興試著和這五個人說了些他們可能會有興趣的話題,沒想到這五個家伙很快就拋開彼此的身份,家長里短的湊在一起聊起天來。
一下弄出五個陪聊的人,趙鴻興對這個結果也很滿意。這五個侍衛和趙鴻興混熟了之后,私下里就很熱情的把他這炎奉六皇子當成了自己的“小兄弟”,天南海北的奇聞異事知道趙鴻興愿意聽,他們也能興致勃勃的一直講。
皇帝老爹是哪找來的這五個跟皇子當“弟兄”的缺心眼玩意?趙鴻興一開始也在心里嘀咕過一次。但聽他們講述之后趙鴻興才知道,這五個人都是他皇帝老爹年少在外歷練時一起結識的,在一塊做過不少大事。趙宗陽做了皇帝之后,招了他們五個進宮,這五個家伙自知不是做官的料子,就留著宮當個御前侍衛。
對這五個人來說,他們更喜歡把趙鴻興當做侄子而不皇子。
和這五個侍衛“叔叔”聊天很開心,這些年就沒出過(也沒想出去過)宮城的趙鴻興,通過著五個人了解到很多書上沒有的,和這個世界有關的細節。有時候他們還會給趙鴻興講點當年和趙宗陽一起闖蕩的故事,不過大部分聽上去都很有替他皇帝老爹吹牛X的嫌疑。
趙鴻興倒是想聽他皇帝老爹當年的黑歷史,但這五個人雖然很能講,卻沒有一個嘴上缺個把門的,不該講給趙鴻興聽的東西一點都不透露。
和樂綾那個小丫頭見面的六七天之前,趙鴻興上完早課之后,照例和這五個侍衛找了個清靜的地方接著聊天。這一次,這五個侍衛里為首的那個姓郎的侍衛給趙鴻興講了一個趙宗陽遇險,然后被一位勇士拼死救下來的經歷。
“你可以要知道,當時來抓你父王的匪幫足三十多人,那邊帶隊的二當家和師爺都是跟你父王水平差不多的高手。如果真讓他們劫了你父王進了山,那真不知道以后會產生什么后果。那個兄弟把當時被迷暈的官家往山洞里一推,一個人一把刀,硬是在山洞門口堵著三十多人堵了小半個時辰。等我們趕到把這些匪幫都殺光了之后一看,這個兄弟就這么站在洞口,站著安心閉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