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上市,那是因為以前的嗶哩嗶哩,并沒有非要上市不可的理由。但如今,上市對于公司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雖說國內如今也已經開始重視起版權來,但畢竟年份太少,白女票怪還是太多。
指望國內立刻變成歐美那種對于版權十分重視的國度是不可能的。
所以自然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
而說白了,女團玩法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
以前只是國內沒有相關設施的搭建,很多人不是沒有想到,而是都在猶豫。
君不見當初一款《創造101》火了之后,國內一下子誕生了多少女愛豆?
一些年輕女演員,也紛紛轉型成為女愛豆,為了什么?
自然是為了能夠從這種浪潮之中賺到一點東西?
全新的浪潮,必然意味著對于傳統的顛覆。
而這種顛覆,自然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創造101》已經吃下了第一口螃蟹,那么之后的人呢?
自然看準了這樣一個全新的市場進行著。
在之后的若干年里,你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網綜出現,各種各樣的女愛豆,展現出自己的“特色”,或妖嬈,或可愛,或性感。
就連已婚少F都可以參加。
嘖嘖,也是讓人驚嘆資本永不眠。
所以提前開拓女團市場,并不是一件壞事。
乍一看,好像如今誰家都沒有做,但實際上呢?
只要能夠確確實實的盈利,就永遠不會缺少旁從者!
尤其是,女團的培養成本真的很低。
這是實話。
乍一看好像很復雜,很雞肋。
但實際上,女團、男團的培養,是很方便的。
舉個例子。
同樣的一個素人,是從素人到出演影視劇成為大明星容易呢?
還是從經過兩三年的所謂練習,然后成為練習生或者出道,登陸網綜成為人氣選手,最終成為明日之星輕易呢?
答案顯而易見是后者。
可以說,女團、男團的出現,為娛樂圈提供了一批優秀的人氣種子。
這些人也許硬實力是不足的。
但……
相對于一些不知姓名的新人,這種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不錯的人氣,良好的顏值的愛豆,卻絕對是對于中小成本的劇集的福音。
這些人,往往都是新人,但自帶流量,就比如《陳情令》。
這部戲說實話,劇情一般,又是**風,喜好的觀眾兩說,但作為主角的蕭戰、王億博卻本身自帶流量。
有了粉絲,也就有了點播量、熱度基礎。
那么后來就不用說了,有了這兩者,想來只需要稍加宣傳、引導,想來爆發也不是一件難事。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顏值。
這就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又比如《鎮魂》。
從劇情,到臺詞,從演技,到服化道,可以說這部網劇是真的垃圾。
然并卵,這部戲還是爆了。
為什么?
因為兩位男主角的顏值太能打了。
說白了,只需要不錯的演技,優秀的顏值,在這樣一個多媒體的年代,就注定是會火的。
以前的人們大聲斥責北快南抖是糟粕。
可如今呢?
這兩個APP,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無法割舍的一部分。
甚至許多明星藝人都要在上面對于自己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