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的士氣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不過隨之而來的,則是秦軍惱羞成怒般的反擊。
接下來的幾天,趙軍一直在苦苦抵擋,而秦軍在意識到了趙軍的兵法詭計之后,便提高了警惕,使廉頗與趙奢一籌莫展。
而趙軍的壓力,也逐漸大了起來。六十五萬,對上四十五萬,別說秦軍戰死一萬五千人,就算戰死十五萬人,相對趙軍,還有五萬的優勢,何況,要秦軍死,趙軍也避免不了損傷。這種兵力的差距,幾乎不可彌補。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秦軍在攻打趙軍的時候,總是會先嘲諷一番才會進攻,等到他們打的趙軍撤退的時候,便會大力吹嘴哨,刺激趙軍的神經。
于是,這仿佛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每次秦軍出兵都會多出趙軍良多,以兵力多的優勢壓制趙軍,并且會吹嘴哨的人越來越多,在戰場上仿佛溜狗一樣,讓趙軍窩了一肚子氣。
打仗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間大半個月就過去了,當然,總決戰一直沒有到來,廉頗與趙奢每天忙碌,擔憂,一刻也沒閑著,所以感覺這十來天過得那是非常的充實。
而趙王就不行了,這段時間,因為前線持續傳來的勁爆消息,讓他寢食難安。
除了那一次折損了秦軍一萬多名精兵,格外刺激鼓舞了趙王朝中眾人的神經以外,其它基本上全是不怎么好的壞消息,這讓趙王宮庭中眾人,有一種興奮過后又產生出一種濃重失落的空虛感。
“秦國兵丁,足足有65萬,而我們趙軍,卻只有45萬,相差20萬的情況下,一旦決戰開始,我趙軍很可能失敗。你們這一群飯桶,現在給我想一個辦法!”朝中的趙王,起初說話的時候還能平靜,不過越想越氣,越想越暴躁,忍不住對一群大臣怒喝道。
一眾人不敢出聲,那真正是鴉雀無聲,估計,真扔一根針下去,也能聽到動靜。
“你們這么多人,連一個有用的辦法都想不到?”趙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這幾日來,經過前線傳來的線報,他已經把這場戰爭徹底看明白了。
那秦國的補給線,雖然直線距離長平城比較遠,不過一路上平坦,沒有任何阻力,也無危險,可以源源不斷的向長平戰線運送糧草物資,甚至新的兵丁。
而他們趙國呢,雖然長平城是趙國的城池,但從長平到邯鄲,卻隔著太行山脈的幾座大山,直線路程雖然不如秦國腹地到長平城遠,但運送糧草卻需要翻越大山,極為麻煩,也占用時間,反倒不如遠到而來的秦人了。
更重要的是,45萬兵丁,還有大量后勤人員,每天糧草的消耗物質,那是特別恐怖的,他每天都能收到王國中負責管理糧草的下臣報告,糧庫在一點點兒空虛,金錢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恐怕,再這樣消耗下去,秦軍還沒有對他們發起總攻,他們自己就已經因為糧草物資中斷,自亂陣腳了。再過不了多少時日,趙國,就得付出金銀財寶,向另外東方五國買糧了,燕國和韓國就指望不上了,還得去求魏國、齊國和楚國。
這情況,也是趙王心中無比煩躁的根源。
趙雅長公主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見到趙括了,她同樣關心這場戰事,所以閑著無事,便來上朝聽王兄和大臣們議事。
此時,見自己的王兄如此頭疼,也是憂心忡忡。
她忍不住問道:“王兄,我們是否能向其它諸候國借兵,共抗秦人呢?”
“向其它諸候國借兵?看來,也只能出此下策了。”借兵,趙王不是沒有想過,只不過現在糧草不足,借了大量的兵力,付出的金銀財寶不提,但總歸是要管他們的糧食用度的。
只不過,現在趙國因為要每天養著這45萬精兵和幾近同樣的后勤人員,再多的話,真要負擔不起了。相比已占天下五分之一還強的秦國來講,趙國的國土和國力,都力有不逮。
蠻趙的蠻是真的,但強大,還是離強秦,有一定差距。此時,趙孝成王,有點兒后悔接受韓國降將獻出的潞州地區了,這長平城,也正是潞州十余城的大城門啊。
不過,他轉瞬就驅散了這個念頭,這只是秦人的借口,他不接受這十余城,那更是把秦人,直接給讓到邯鄲城家門口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一場持久戰下去,如果沒有變數,首先崩潰的,肯定是趙國。
到時,另外東方四國燕、齊、魏、楚,再乘虛而入,甚至只剩半條命的韓國,也來參與;那大趙國,可就真正得亡了。
現在,是真的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秦國雖然同樣面臨著巨大的軍事糧草物資的供給壓力,但秦王似乎也看出了趙國更難受這一點兒,因此故意拖著,不發出去太多的兵力,與趙軍比拼糧草后勤。
“看來,也只有走出這一步了。趙雅,聽聞趙括在軍中能言善辯,此傳言可有假?”趙王對趙雅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