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有道聲音,低沉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制止?”
楚帝默然片刻,說道:“順其自然,不可制止,否則事有泄露之危。”
那聲音默然半晌,才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楚帝站起身來,負手而立,遙望帝師去向,過片刻后,忽地躬身施禮,道:“恭送老師。”
暗中沉寂無聲。
他已明白楚帝之意。
在戰事當中,趁機了結這位在大楚王朝當中位高權重的帝師。
“帝師修為已至鑄鼎,本身智慧通玄,掌控我大楚王朝學士府,如國之耳目,何以殺之?”
“能殺他這種人的,只有他這一種人。”楚帝說道:“只要將他的布局,傳于當年的劉四平,如今大德圣朝的劉越軒,帝師必是萬劫不復。”
“傳說當年帝師十分看重劉越軒,有提攜之恩,更有指點之恩,還有救命之恩。”
“兩國交戰之下,對于他們這種人來說,個人恩義只在其次。”楚帝說道:“而且……就算劉越軒不殺他,至少會破他的局。”
“明白。”
“去罷。”
——
大德圣朝,鎮南軍。
大軍長驅直入,攻城掠地。
焱王為先鋒,眾軍策應,有劉越軒出謀劃策。
而真龍學府的學子,修習兵法之道的,從軍為將。
那些準備進入監察司的,則是在大軍之中,充當耳目,權且作為歷練……這一場,將決定他們有沒有資格進入大德圣朝監察司,以及他們進入監察司之后的職位品階。
“我大德圣朝的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下一城不難,但治理一城不易。”
劉越軒沉吟說道:“何況數十年來,數代人的改變,這里的地界,人人都以大楚王朝子民自居,對于大楚王朝有著極大的歸屬感……那些心懷熱血的,哪怕未有從軍,也心有不服,試圖暗中攪弄風波,讓大楚軍隊反攻回來,種種此類,不但需要鎮壓,也需要教化。”
而在一旁,聞旱低聲說道:“是否需要報知龍君,調動各地官員?”
每逢戰事,也是最好的晉升機會。
武將沖鋒陷陣,戰功累累,自然不必多說。
文官的機會,也在于此。
各地官員調動,空出來的位置,對于真龍學府的那些學子而言,又是極大的機會。
“也好。”
劉越軒這般說來,道:“不過龍君近來還有些事要忙,恐怕調動官員治理各方,不是這兩日能做到的,可是大軍攻勢極盛,也不能因為后方而受挫。”
聞旱沉默了下,然后說道:“一勞永逸,后方無憂,莫非你想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