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鬼賊似猴,可她再有心眼,也只是撈一絲微不足道的好處。說到底,這一人一鬼的獵鬼之行,就像是漁夫捕魚,步安是漁夫,而魑魅是只鸕鶿鳥——明明都吞下去了,不得已又都要吐出來,到頭來大魚全歸了步安,她自己只嘗些小魚小蝦。
可這種類比與事實又有些出入。
正如步安所說,有他幫忙把關,將怨念太深的鬼魂吸走,女鬼魑魅省下了用來煉化怨念的漫長歲月,修行進展比之以往,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他倆這獵鬼的法子,看似是步安占了天大的便宜,實則是雙贏共利。要不然,照這女鬼的性子,早就滿腹牢騷,滿嘴臟話了。
以極懸殊的比例瓜分了這只枯勞鬼,人鬼主仆二人又接著上路。
這一晚,他倆一共捉了十一只鬼。有了女鬼參謀,步安對鬼修的境界與能力知道得比以往帶著七司捉鬼時更清晰了。
簡而言之,單魂為小鬼,雙魂為惡鬼,三魂俱在則稱厲鬼。小鬼、惡鬼因為死而為鬼時,三魂不全,因此永遠都是渾渾噩噩的,既凝不成完整的人形,又欠缺感識,全憑最原始的本能行事。
祝修齊當初告訴步安,小鬼、惡鬼沒有眼睛,因此為患有限,這說法雖然片面,但也不算錯。
而一切三魂聚在的厲鬼,都有機會成為鬼修,差別只在生前的性情,與初為鬼時的際遇。
打比方說,一個生前性情極為堅毅的人,死后三魂恰好不散,那么他所化的厲鬼就有極清晰的意識,可即使如此,假如他吞了別的鬼,又無法煉化新得的混亂意念,那么這只厲鬼的命運要么成為徹底混沌的魂團,要么因為意識混雜,行動力低下,而被別的鬼給吞了。
假如一切順利,一只厲鬼吞噬幾百條孤魂又能保持清醒,就能晉升鬼王了。
晴山家的老鬼影龕就是鬼王;步安甲中的女鬼魑魅,也是鬼王。
若與修行人的境界相較,鬼王大致介于修行人的第二到第三層境界之間,即強過先生,不如大儒;強于修士,不及羽士;強過比丘僧,又不敵禪師……
鬼王之上,再進一階則稱鬼雄。因為鬼修逆反天道,所以,從鬼王跨到鬼雄的晉升過程,也有一次天劫。跨不過去則千魂俱散,一旦跨過去,實力驟然躍升,強過一般初入空境的修行人。
至于鬼雄之上的鬼圣,從古至今也只有鐘馗一鬼而已。
步安當時聽到這里,還以為這女鬼又在胡言亂語,但魑魅卻一臉認真,絲毫不像在開玩笑。
捉鬼的鐘馗,自己也是鬼?這簡直是瞎胡鬧……可步安仔細一想,又覺得不無道理。
捉鬼一道,最為在行的,不是道修,而是鬼自己,這一點步安已經在魑魅身上見識到了。而假如鐘馗是鬼修,他熱衷于捉鬼,就再合理不過了——鬼修的修行方式不就是捉鬼煉鬼嘛!
怪不得這家伙長那么難看……不知不覺的,步安竟信了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