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圈黑影移動著覆蓋到海底的“樹葉”上,原來是一群環輪水母正漂浮在海面。
此刻,在太陽系的邊緣,數百萬艘星際戰艦正在進行緊張的對峙。
這些星際戰艦來自于數百個星系,因為結成了聯盟,基本上分屬于兩大相互敵對的星際聯盟。
每一艘星艦的體積和形態都不一樣,但都擁有共同的特點:每艘星艦都由有機物構成,擁有會進行思考的中樞神經系統。
處于優勢一方的星艦狀如海星,擁有5條數十公里長的、觸手般巨型分艦體。
艦體上密布著數萬個直徑有一公里的半圓形泡狀發射器。
每一顆發射器內長滿數億個肉粒突起,這些肉粒能夠激發出高頻能量,能量聚集在頂端的透鏡上可以激發出射程達到上千公里距離的質子射線,威力足以在行星表面留下直徑數十公里的深坑。
另一方的星艦狀如巨大的海參,雪茄型的艦體約有20公里長。
海參艦體上長滿了不規則的釘狀柱子,每一根柱子高約200多米,當處于備戰狀態時,柱頂會萌發出一顆直徑為1米的眼球,正警惕地不斷東張西望。
這數百萬星艦相互對陣,陣型長度比兩個光分的距離還要長。
但任由斗轉星移,雙方之間相隔數萬公里卻并沒有開始攻擊對方,也不知地球在此期間又繼續圍繞了太陽幾圈。
忽然,有幾千艘海參戰艦開始從艦體尾部噴射出大量惰性氣體產生推力,加速駛出戰陣。
這些打頭陣的星艦艦體上的眼球高柱如同雨后的春筍一般,把剩下一半埋藏在艦體內的部分伸了出來。
底端分裂形成八片尾翼,接著底端開始向外噴射出濃烈的白色氣體,掙脫了艦體的束縛。以極高的速度,只花了不到1秒就飛到10萬公里之外。
在防守方陣營排位最靠前的數萬艘海星的中樞神經發出的電磁波在萬分之一秒內感受到了敵方的飛彈已經朝自己飛來,迅速在艦體一側的氣孔排出高能氣體,改變了飛行姿態閃避開這些飛彈。
接著這些飛船身上數千萬顆半圓形泡狀發射器在飛彈掠過一剎那間,共振產生數千萬道強力激光束把大部分來襲飛彈攔腰切斷。
但還是有幾十萬枚飛彈突破重重攔截火網,后方還有幾千艘星艦來不及閃避。
飛彈非常精確的扎進了一艘艘最靠前的海星艦體里,然后柱體內部產生大量類甲烷氣體,積聚膨脹后爆炸開來,一艘幾十公里長的星艦中了數百顆飛彈后就被分解的四分五裂。
海星艦隊開始了反擊,直徑一公里的泡狀發射裝置內長滿了能量細胞,每隔幾十秒鐘蓄能一次,然后激發出一道威力巨大的光束在摧毀了來襲的眼柱導彈后,剩余的能量還能繼續刺穿敵方的戰艦。
無論是哪方的星艦,艦體外殼由生物角質構成,角質層下面遍布各種脈管,由遍布艦體的數顆心臟不斷供應具有再生功能的體液。
雖然被敵方的激光束貫穿,脈管就立即噴出再生液體去覆蓋修復缺口。
隨著戰斗的延續,雙方沖在最前頭的數萬艘戰艦已經不講究任何陣型和戰法,借助于接近光的速度和體積龐大所形成的勢能拼命用最堅硬的沖角向對方死命撞擊。
一艘接著一艘的海參撞向海星提供動力的分艦體上,海參用犧牲了一半身軀的代價換來了海星動力全部失去的戰果。
剩下一半還外露著的艦體上開啟了許多艙門,登陸部隊開始密密麻麻的從艙門鉆出。
這些戰斗人員擁有甲殼,可以抵御宇宙射線的輻射,此外全封閉的呼吸維生器官可以保證在真空環境活動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