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第一次歐羅巴尼亞大戰的前一年,軍事聯邦普魯西士領地巴伐德利亞州境內的一處礦場內。
在這座巴伐利亞礦井距離地表1000米深的地下,一座神秘史前遺跡的搶救性挖掘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
從殘缺的外型判斷,是一種未知用途的大型裝置,已挖掘出來的部分就有5層樓的高度,至于為何出現在地底如此深處卻無何所知。
經過周圍土壤的碳14檢測,判斷至少有20億年以上的歷史。
裝置外殼似乎是由某種堅硬的有機物構成,遇到空氣后產生化學反應,其后會突然迅速降解并形成強酸性液體。
當發現為時已晚,裝置已被挖掘出大部分,未進行有效的隔離保護,礦井中已經堆積了不少帶強腐蝕性的液體。
希德勒上校作為此次挖掘工作的最高負責人心急如焚。
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遺跡就此融化掉,耗費如此巨大人力物力的挖掘工作如果沒有任何收獲的話,威廉皇帝一定會要自己掉腦袋的。
他戳了戳自己唇上的小胡子,然后做出一個代價巨大的決定:
犧牲至少1000名戰俘來搶救遺跡中任何可以找到的東西!
雖然已從10座集中營調撥了2000多套最高級別的封閉式防化服來保護這些戰俘。
但這些由塑膠和尼龍布縫制的“裝甲”在強酸面前就如同紙糊的雨傘遇到暴風雨一樣無效。
每個人穿著重達20-30公斤的防護服,他們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從遺跡的各個缺口進入,然后尋找任何可以帶回來的東西。
但只需40-90秒,強酸會就腐蝕防護服,滲透進人體里,最后留在防護服內的幾乎都是濃稠的血紅色的體液。
“開槍!”
希德勒命令一排的蓋世太保向那些后退不肯進入遺跡的戰俘射擊。
地面上的酸液會融化一切有機物。
當第982名戰俘抱著一個類似某種金屬的罐子出來時,準確地說,應該是被從尸體溶液中撈出來的。
“古斯塔夫博士,你來看看這是什么?”
希德勒把金屬罐遞給奧托?馮?古斯塔夫。
古斯塔夫是聯邦科學院的院士,他戴上考古專用的微距眼鏡仔細查看后說:
“這里沒辦法研究這種不明裝置,也許是一種可怕的炸彈,請允許我帶回研究所。”
在研究所內,古斯塔夫小心翼翼地先用X光掃描了罐子的結構,接著借助液壓杠桿撬開了罐子。
罐子里里外外共有三層,在助手的幫助下好不容易才取出了最里層保存的東西。
這是一塊核桃版大小的26面體,通體漆黑。
每一面體都銘刻著一種陌生的、類似古代東方的文字,一個綠豆般大小的紅點在上面移動著。
讓古斯塔夫納悶的是,隨著他的移動,紅點也隨著移動,這究竟是件什么用處的裝置呢?
現在,亞細亞東部的長白山,這是一座由火山噴發而成的山脈,山脈核心區域總面積為758平方千米。
火山錐頂有火山口湖,名叫天池,湖面略呈橢圓形,面積約98.2㎞2,水面海拔3189米,最大水深為873米,
在天池北側海拔4691米的最高峰白云峰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可以鳥瞰天池的殘舊寺廟。
寺廟的主體建筑因為一場火災變得殘破不堪,雜草叢生,但卻有一個班的旭日士兵在四周持槍警戒著
“嗖…嗖…”無聲狙擊槍的聲音非常低沉,最外邊武裝的守衛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子彈擊穿了頭盔。
接著,幾顆閃光手雷和催淚瓦斯在堅硬的石地上彈跳了一下就紛紛爆炸開來,李言率領了2組突擊隊借助蒸汽飛艇從天而降。
雖然四處彌漫著厚厚的催淚瓦斯濃霧,訓練有素的突擊隊員還是可以準確無誤的可以感知濃霧后面的敵人。
“外圍已經清掃完畢,OVER。”隊員報告道。
留下幾人負責殿后警戒外,李言帶著人馬沖到了大雄寶殿原址下方的地下室,直至被一扇厚重、緊縮的鐵門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