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覺也在思考范尼斯特魯伊的問題。
不可否認,荷蘭老將很努力,但是,確實是表現非常的一般。
范尼之所以被稱為“禁區之王”就是來源于他在禁區內強大的統治力和極高的進球效率。
他的射術精湛,攻擊球門的方式眾多,而且對進球充滿渴望,只要給他創造出機會,就不用擔心他不進球,但正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時也顯得過于自私。
作為范尼斯特魯伊巔峰時期的教練,弗格森被認為是最有資格評價范尼的。
曼聯教父曾說過范尼是他見過的最自私的前鋒,“他完全無意為隊友制造機會,也不在乎自己全場跑了多少距離、有過幾次沖刺、是否參與了全隊的防守,他唯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有多少球是范尼進的”。
當然,考慮到老爵爺后來是和范尼徹底翻臉,這話多多少少帶點主觀意思。
荷蘭足球的教父克魯伊夫對范尼的評價甚至是“一個偉大的射手,一個糟糕的球員”這樣一種矛盾的說法。
而荷蘭足球名記容.德雷克在2004年說過這么一段話:“我認為克魯伊維特是個更好的球員,但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射手。克魯伊維特更加全面……而范尼滿腦子想的都是進球”。
要知道,2004年范尼正處于職業生涯的巔峰期,而克魯伊維特則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即使如此,當時外界對于克魯伊維特的評價也比范尼高,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奇怪的事。
范尼對于進球的極度渴望讓他成為曼聯最重要的得分手,但也在某些時刻成為矛盾產生的根源。
事實上,也正是范尼對于進球的極度渴望讓他容易與教練和隊友產生矛盾。在曼聯時期他可以對弗格森要求他參與防守的要求置若罔聞,因為他只想把所有體能用在進攻的機會上。
而他對于C羅心生不滿的原因也是因為那時C羅個人表現欲太強致使他的進球機會減少。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賽季的歐冠聯賽,范尼除了是最佳射手外,還是助攻王,可以看到,只要他愿意,是完全能為隊友制造機會的,但遺憾的是多數時候他都不太愿意這么做。
不過,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硬幣總有兩面,如果那時的范尼踢得更無私一些,或許他的職業生涯可以更完美,但世界足壇關于“禁區之王”的傳說故事或許就不會存在。
雖然爭議始終伴隨著他,但事實永遠不會說謊:
2座荷甲金靴、1座英超金靴、1座西甲金靴、3座歐冠金靴。
埃因霍溫時期場均0.2球、曼聯時期場均0.6球、皇馬時期場均0.67球、歐冠賽場場均0.77球、國家隊時期場均所有這一切的數據都在證明,作為一名射手,范尼有多么偉大。
而且,方覺也注意到,和卡迪夫城以及布萊克本的比賽,范尼在場上很努力,他甚至有跑出禁區外,回撤到中場接應的情況。
這除了說明范尼多么努力之外,還凸顯了一個問題:
沒人給他傳球!
這個傳球,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將足球傳給范尼。
是有人將足球傳進禁區,然后荷蘭老將一蹴而就,完成射門得分。
方覺越是琢磨,越是這么一回事。
靠!
他禁不住爆了句粗口,買了一門炮,卻忘了弄來能輸送彈藥的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