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宮距離不周山不遠,大約在紅色方下半野區石頭人背部的地方。
從這里,一路向東,便是下路兵線。
定天簪或者說咸魚突刺乃是以魚骨煉制而成,非常鋒利,飛行的速度更是極快。
短短數月,女蝸便越過了一條橫亙的巨大山脈,以及數不清的崇山峻嶺,來到了下路。
站在咸魚突刺上面,遙望腳下的大地,女蝸不由得感慨,這天地之廣博,宇宙之無垠,便是成仙做圣,依然覺得自己渺小。
按照兄長臨終前透露的天機,女蝸知道,那九天息壤是在下路第二天柱之上。
天柱,未必是支撐天穹的柱子,畢竟在三十三天外,女蝸也沒有見過什么支撐物。
但毫無疑問,天柱是極高極高的存在。
紫霄宮講道時,女蝸雖然一直在噴血,但也隱約聽老師說過一些上古秘聞。
在上個紀元,天柱有兩根,皆是粗大無比,難以計量。
后來這兩根天柱被兇獸忽然,真神大人以無上威能將其砍斷,并將它們的根基也一并拔起。
真神大人或許是有感于天柱過大,將有害于世。
故而到了這個紀元,真神大人再次設立的天柱,數目就不是兩根了。
而是有二十二根之多。
這二十二根天柱雖然沒有上個紀元的兩根天柱那么粗大,但也不是人力可以妄測的。
據說每一根天柱都蘊藏著一個驚天秘密,而下路第二天柱之上,則有有九天息壤這樣天地至寶。
雖然不是很理解“下路”究竟有什么深刻含義,但女蝸還是根據伏羲留下的卦象指示,找到了位置。
看著高聳入云的巨大天柱,她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雖然實際上,這天柱未必有不周山上的通天塔更高,但粗大鐵棒的威懾力,還是遠遠高過麥稈的。
另外一個困難的地方,便是在于如今正處于小冰河時期,溫度較低。
與位于地火中心的不周山不同,這下路地區可是非常寒冷的,用天寒地凍來形容是最合適不過。
女蝸親眼看到,一只雪蛤射出舌頭去舔天柱上的一只昆蟲,結果被黏在上面動彈不得。
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對于任何想要攀登天柱的勇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好在女蝸畢竟是洪荒食物鏈的頂層存在,不是愚蠢的雪蛤可以比擬的。
雖然實力不強,但她就是法寶多,裝備好,不服不行。
于是,一個腳踏定天簪,手持寶蓮燈,身上裹著紅繡球的赤煉女俠,一路順著天柱向上方飛去。
猛烈的罡風呼呼朝著她臉上拍來,女蝸便收緊身上的毛線球,并用寶蓮燈溫暖冰結的面龐。
飛得餓了,便取出一顆并不美味,但非常頂餓的仙豆,胡亂塞進嘴里。
就這樣,女蝸如同一只倔強的紅色瓢蟲與螢火蟲的結合體,不知疲倦的向著鐵棒上端飛去。
張子凡在一旁看得都感動了,他不但想要流淚,甚至有點想要拿出蒼蠅拍。
說起來,如果不是伏羲使用占卜術再次非法訪問數據庫,張子凡都快忘了這根該死的鐵棒了。
其實張子凡是有點擔心破傷風的。
當時他在插下全地圖二十二根防御塔的時候,偏偏不小心被這根鐵棒上的鐵刺扎破了手,流了一點點血在上面。
說實話,出的血很少,當時清洗擠壓了一下傷口,張子凡轉頭就忘記了。
沒想到系統還記得,果然好記性比不過爛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