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
姬昌與長子坐在臨街的一處雅間之中,看著街面上如織的行人,心中五味陳雜。
剛入朝歌之時,姬昌便以小鐵八卦卜算,六十四卦,卦卦皆是大兇,這讓姬昌愈發謹慎。
兇從何來,自然是自當今天子而來。
這如今這位天子,卻讓姬昌有些難以看得透徹。
紂王名子受,本是帝乙第三子,上面有一母同胞的兩個兄長。
而且無論帝乙還是王后都想立子啟為太子,所以無論怎么看,子受也是無法繼承大統的。
只是后來太史等重臣們堅持須立嫡長子,也就是子受。
原來當年王后生生子啟和子衍的時侯還是妾的身份,后來成為正妻后才生下了子受,故而子受才是真正的嫡長子,子啟和子衍兩個同父同母的哥哥卻成了庶子。
這種大反轉使得很多諸侯抓了瞎,前期搜集的情報全部作廢無用了。
因此就算是廣布暗線于朝歌的姬昌對于當今天子的了解也是不足的。
最近一段時間里,姬昌聽聞紂王此人是昏庸無道的。
他撰寫了兩首粗鄙之詩侮辱圣人,又欲耗費民脂民膏修建宮殿,這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為之君。
但又是這個紂王,收集天下善戰之將,削弱諸侯,釜底抽薪一舉,卻不像是昏聵之人可以想到的。
透過層層迷霧,分析著紛雜的情報,姬昌發現自己根本看不透紂王的心思。
這也是為什么姬昌決定此番必須要來朝歌親眼看看,這位年輕的大王究竟是怎么樣一個人物。
只有親眼所見,才能將那兩個完全對立的形象統一起來。
只不過這樣做,風險自然是很高的。
這一次帶上兒子,姬昌心中其實做好了一定的準備。
如果紂王發難,自己或許要將他留在朝歌做質子。
雖然表面上西伯侯府和其他諸侯一樣反對質子一事,甚至響應其他諸侯的號召,一同休書壓迫了冀州侯蘇護。
但其實姬昌內心對這件事是毫無波瀾的。
就在一個月前,姬昌的第八十個兒子剛剛出世。
這也意味著,他西伯侯姬昌已經超越了大鯀王成為史書上明確記載的,擁有最多兒子的男人。
大鯀王雖然能生,而且得送子張鴨庇佑,可畢竟覺悟的太晚了。
鯀七十歲開始生,姬昌十七歲開始生,在起跑線上輸掉的實在太多了。
更何況,這場競賽遠未終結。
雖然慢慢老去,但如今的姬發依然精力旺盛,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兒子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
所以說,若問諸侯之中誰最不怕質子,不怕白發人送黑發人,那無疑就是姬昌了。
雖說虎毒不食子,但兒子多了,終歸感情也就淡泊了。
長子伯邑考性格木訥老實,實際上并非姬昌最鐘意的一個兒子。
反而是姬發、姬鮮、姬旦等人,各個都是人中龍鳳,才能不弱于自己。
因此雖然不忍,但姬昌已經做好了讓伯邑考留在朝歌,甚至有所犧牲的覺悟了。
“邑考,此次來朝歌,禍福難料,你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