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找,很快就在墳頭五步開外發現了異常。
只見在墳頭這片泥土干燥的邊緣處,那里的地表外露出了一截木樁子,看上去就像是一顆大樹腐爛的樹樁。
劉半仙抄起鋤頭,想往下挖,結果卻發現這樹樁旁邊的土竟然挖不動,就像倒了混凝土似的。
我抓了一把泥土一看,不由搖頭道:“不用挖了,這是膠漿,別浪費力氣的。”
“膠漿?”劉半仙一聽這話,也扔下了鋤頭,罵道:“他娘的,那皇帝老兒還真不是一般的心毒啊,居然什么手段都使上了。”
我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也許有人會問了,膠漿是什么?
其實,膠漿就是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流行的一種墓室防盜手段,又叫“澆漿墓”。
這種墓最早出現于元代,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漿等材質攪拌成的“膠漿”,經層層夯打筑成,墓里面有時還會放中藥來保護尸體。
澆漿墓形制特殊,與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開。有些保存好的澆漿墓,不僅隨葬品全部安全存放在棺材里,墓主人尸骨也完好保存,不容易腐爛。
而眼下,這根桃木樁的四周,居然也用上了膠漿,這不就是為了防止桃木樁腐壞,或被人輕易的挖去么?
這也就難怪兩百年過去了,這個八方鎖鬼陣還會有效,原因就是這些桃木樁被特殊的防腐手段處理過。
接著,我們又接著尋找,然后八根桃木樁的位置都找出來了,不過其中有兩根木樁確實是腐壞了,只見到兩個深深的木樁洞。
八方鎖鬼陣是撥不出來了,于是我們就直接把墳頭給挖開來了,頓時一股滾燙的熱浪從墓室中往外涌來,真的有點像是一口磚窯似的。
我們在地面上等了幾分鐘,見墓中的熱氣散得差不多了,這才湊近前去,只見里面是一個非常深的墓室,
我們跳了進去,墓室之中十分簡陋,什么陪葬品都沒有,就是正上方有一口孤零零的大棺材。
我看了一圈,并沒有發現墓室中有我要的魚腸劍,于是便徑直來到棺前,叫上劉半仙,二人一起使力,將棺蓋推開。
棺蓋一開,就見到里面躺著一具尸骨,穿著盔甲,腰間別著一把短劍,因為常年被陽火炙烤的原因,尸骨已是被烤得發黃了。
更重要的是,此人的頭顱是斷的,面且頸椎明顯是被利器斬殺的,很顯然,這個人定是徐總兵無疑了。
當下,我就將此人的盔甲脫了下來,同時將他腰間的配劍取下。
這是十分小巧的一枚劍,如短刃,如匕首,不足一尺長。烏黑的劍鞘,雕著許多精致的紋路,一看就不同尋常。
我激動的握著這把短劍,心中知道,這一定就是傳說中“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的兇器,魚腸劍了。
趕緊將劍從劍鞘中拔出,只見此劍鋼韌無比,熠熠生光,滿刃花紋畢露,劍紋曲折婉轉,凹凸不平,就宛如魚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