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菊文會圓滿結束,經過這次文會,周昂在西北文人中的聲望也瞬間暴漲,而他與葛良功半師半徒的故事也很快流傳開來。
原本周昂在江南文壇的影響力就極大,現在西北文壇也將他視作領袖,而那個半師半徒的典故,更是讓許寒門學子將周昂稱作半師。
綠菊文會后的第三日清晨,周昂率領西安城一眾文武官員,出現在了東面的春明門。
春明門是西安城東面最大的城門,也是前往京師的出城方向。
在周昂的眼前,七八十位西北舉人躬身而立,正在向周昂拜別。
“本君在此預祝諸位金榜題名,待諸位歸來之時,本君還在這春明門下恭候諸位。”周昂也拱手說道。
為舉子送行出動全城官員,這在大寧朝還是第一次,而幾乎西北所有舉人一同前往京師,這也是數百年來第一次。
“學生定不負使君厚望。”幾十位舉人齊齊躬身說道,一個個看起來也是情緒高漲。
周昂目光掃過眾人,其中大半都是幾日前在綠菊文會上見過的,而溫如春也在其中,只是周昂并沒有看到安幼輿。
“今日盛世,不如使君題詩一首為諸位舉人壯行,此事必將成為又一段佳話。”周昂身后一個四十余歲的文官忽然說道。
臨別作送行詩,在文人之中確實常見,而且也容易出現經典,這個提議倒是讓大多數人都不住點頭。
周昂笑了笑,而后想了一下說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今日一早偶然想到一句話,本君就將這句話贈予諸位吧。”
聽到周昂的話,一種士子都喜形于色,即便不是詩只是一句話,但意義也非同一般了。
如果將來這句話能夠廣為流傳,這些受贈士子的文名也會有所提升,畢竟受贈對象也有自己一份。
很快便有吏員在周昂身前鋪好筆墨,不過周昂拿起毛筆又愣了一下,而后他從懷中取出一個玉盒,直接拿出了驚鴻筆。
蘸墨落筆一氣呵成,周昂全神貫注的將氣息凝聚筆尖,顯然他對要寫的這句話也極為重視。
很快一行字跡便出現在紙上,只見那字體大氣磅礴,讓人一見便感覺溫潤如玉,又有種剛直不阿的氣勢透紙而出,明明只是幾個常見的字,卻有萬千氣象,仿佛那些字也有生命一般。
“君子如玉亦如鐵”王晉生距離周昂最近,他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了出來,早已被文字中的那股氣勢所吸引。
此刻最驚訝的卻是燕赤霞和寧采臣,因為他們有不俗的道行,除了肉眼能夠看到周昂這幾個字大氣磅礴之外,氣機感應之中那文字之上竟有一股沖霄而起的氣勢。
在兩人眼中,仿佛有一個衣袂飄飄,手持長劍的君子出現在天地間,君子身上正氣浩蕩,鐵骨錚錚頂天立地。
“傳聞真正的大儒能一言鎮壓妖魔,寫出的字也重若千鈞,能夠避水火令妖邪退散,大人終究也達到此等境界了”燕赤霞在心中想著,身軀激動的都有些微顫。
他平日里少言少語,但卻是比誰都心如明鏡,瞬間便明白周昂已經達到了古往今來只有少數讀書人能夠達到的境界。
周昂沒有再刻意修煉神通道法,但是論道行恐怕已經遠超一般的元神境存在。
寫完這七個字后,周昂卻并未停筆,而是在下方又寫下了一行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