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臺忙道:“這個我知道。”
兩弟子不再理他,自顧離去。
趙靈臺并沒有去往鐵鋪子——那里,并不是勞力身份所能去的,于是轉身返回宿舍。
當躺上那張簡易的席子時,趙靈臺開始想事情:阿奴鑄劍不成,所以就被放逐到外門當中了?可是,你們是從小玩到大的伙伴呀!難道你們幾個,也是人情冷薄的家伙嗎?
想著,眼光漸漸冷了下來。
當年趙靈臺學道有成,仗劍下山,要去尋找那位神秘仙人報恩,在游歷途中,因緣際會,一共收了四名孤兒,先后帶回靈臺山。
這四個孩子,實則便是他門下的第一代弟子。只是其中一人,也就是阿奴,出了些狀況,其天生神力,卻經脈蔽塞,無法修道,修煉數年,一無長進。不過趙靈臺并未因此放棄,而是讓阿奴選擇。
阿奴說,他要學習打鐵鑄劍。
于是,趙靈臺便安置了一個地方,供其所用。
至于其他三人,俱是天資聰穎,根骨不俗,學劍學得很快。
后來趙靈臺閉關,便放心把門派事務交給三者管治。在心目中,由于阿奴并未學到自己的劍道,就未將其列入嫡傳行列。但在感情上,趙靈臺反而與阿奴最為親近。
現在見到阿奴淪落外門,住著簡陋的茅草棚子,趙靈臺心中難免有氣。不過看起來,林中流等人不敢做絕,起碼每月還提供一定的材料給阿奴練手。
想了一會,收斂心神,開始冥思修煉。
一夜無事,第二天晨光熹微,趙靈臺便醒過來,開始做事了。
挑水二十擔;劈柴五百斤。
這個便是趙靈臺一天的工作量,他沒有絲毫懈怠,稍作收拾,領了刀斧工具,先去劈柴,劈得又穩又快,小半天功夫便完成了;吃過午飯,小憩一會,接著挑起兩個水桶,開始去打水。
靈臺山清水秀,自有溪流,其中一脈,源自山頂,一路流下,到了山腳處,最后形成一汪水潭,便在外門區域附近。
水潭有名,曰:歸去來兮潭!
頗為文縐縐的。
因為這個名字,就是趙靈臺偶然路過,在此憩息,順口取的。
現在取水,便是到潭里去。然后挑回伙房,倒進那三口大水缸***伙房所用。
夏日已至,天氣炎熱,既要做飯,又得煮水給勞力們喝,每天都要用不少水。
在趙靈臺之前,其實已經有人做這份工作了,但這人希望能到工地去,待遇更好,所以才換了趙靈臺來替代。
在前世,趙靈臺幾乎從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絕大部分時間不是用在讀書,就是修煉之上,當下做著,帶著一份新鮮感,倒有興致。
曾讀經典,其中有言,大事小事,喜事哀事,都是歷練。
說得頗有道理。
以前的趙靈臺并未意識到此,直到被貶落為狗后,無論心境還是看法,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對于他而言,其實劈柴挑水,都是可以練功的。
歸去來兮潭到伙房有一段距離,來回一趟,需要半刻鐘左右。
一趟兩趟,當挑到二十多擔的時候,天色漸黃昏。
“咦?”
趙靈臺再到潭水邊上時,發現那里多了個人,身形窈窕,一身劍派統一外門弟子衣裝,卻無法掩飾那份清新脫俗的美麗。
正是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