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道,除了勤奮努力外,歸根到底,還是得講究資質悟性。并非說人人入門,都能登堂入室,直上青云。宗門的選拔、以及一系列的劃分階層,相對而言,還是頗為公平合理的。
趙靈臺并不愿改變這個證明過的修煉制度,他只是想更換掉弟子們學習的目標對象,好讓他們能夠行之有效地提升修煉效率與速度罷了。
“《靈臺七十二式》,在祖師爺看來,只有九式有存在的意義,其余的,可有可無。既然可無,便沒有修習的必要,免得浪費時間精力……”
趙靈臺繼續語出驚人,但他并非簡單粗暴地說不要這不要那,而是很詳細地闡述開來,被舍棄的劍招存在著什么問題。這種講課方式,就如同挑選一大筐雞蛋,把里面爛的壞的挑出來,然后扔掉。
詳細具體,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甚至為了舉例,趙靈臺拿起講壇上的戒尺,以此為劍,當場演示。
下面一眾弟子,不少開始時還不以為意的,慢慢聽了進去,一個比一個認真起來。
但聽得最認真和最入神的,還是江上寒與桐葉兩個。
自從師尊閉關飛升,江上寒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而作為成名已久的人物,早便到了他為人師的地步。在劍道的造詣上,江上寒甚至覺得這世間,已沒有人再有資格對自己進行任何指導指點,自己要做的,不過是獨自前行,天人感悟罷了。
悟,是一個非常關鍵而重要的歷程。
想當年趙靈臺敗盡各路高手后,他學習的對象便從人,轉移到了物與景。觀望白云蒼狗,俯視流水魚躍,豁然開朗,隨而得道。
江上寒本來以為,自己也會如此。
但今天的課,恍若一扇塵封已久的門被開啟,慢慢打開來。
對于此種感受,江上寒并不意外,皆因對方所講,都說是師尊傳授,這少年就如同一個媒介,代師授課。
眾多的外門弟子同樣如此認為,他們沒想到少年會如此坦白,毫不藏私,如此一來,聽他講課,就跟聽祖師爺講課相差無幾。
能夠聽祖師爺的課,那可是無上機緣,在這樣的認知下,誰不認真聽講,悉心揣會?
趙靈臺講得細,一個時辰功夫,只能講十招,一天的課時,也就兩個時辰而已。
然而二十招的內容,也足夠讓大家好好消化了。
時間忽忽而過,下課了,眾人還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好在趙靈臺很快宣布:他會每天來上課,直到講解完為止。
第二天,來到學劍堂,趙靈臺目光一掃,發現下面的人多了些。長老級別的,除了江上寒與桐葉外,還多了個何不二。
掃一眼后,他面無表情,接著昨天的內容,繼續講下去。
一天天過去,下面靜坐著認真聽講的弟子越來越多,長老也愈來愈多,到最后,連掌門林中流都被驚動,正襟危坐在下面。
而左靈峰的學劍堂,已經坐不下那么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