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弟子的性格,趙靈臺很是無語,如果說阿奴是塊石頭,那方下峰就是個悶葫蘆,再加上像劍般酷冷的江上寒,都是那種不茍言語的人,所以那時候趙靈臺的安排,是讓更具備大局觀,以及善于言辭的林中流做了正掌門。
“你修習《奇峰劍法》多年,有甚心得感悟,比如說,這套劍法最重要的是哪一點?”
趙靈臺干脆開門見山。
“弟子覺得,著眼點該是個‘奇’字。”
方下峰想了好一陣,才回答道,心里忐忑,已經做好被師尊批駁的心理準備。
記得當日趙靈臺與茍秀正比劍,一招“仙人指路”使出,刺了一模一樣的三次劍,但每一劍,意境都不同。劍招要旨從“指”的動作上,變作是“路”,再度變成“仙人”……
當身前站著位仙人,區區元炁境的茍秀正能怎么辦?只能動彈不得地被劍鋒指住了喉嚨。
趙靈臺那一劍,刺出了深刻的意境。
方下峰只恨當天沒有在場看到,否則的話,若有些微領悟,便受益匪淺。
眼下趙靈臺問《奇峰劍法》的著眼點,方下峰立刻把兩件事聯想起來。回答之后,有些懊悔,因為他覺得,重點可能不是“奇”,而是“峰”,畢竟,“峰”才是整套劍法的主體。
這般患得患失的心態,就像個被考的學生。
不過細想回來,當初趙靈臺傳劍之時,的確說過“奇”為特性的,只要掌握到其中的“奇崛”之意,這套劍法便差不多成了。
趙靈臺笑瞇瞇道:“不用懷疑,你的回答是對的。當初我創立這套劍法,出發點的確是一個‘奇’字。”
聞言,方下峰暗松一口氣。
“但是……”
趙靈臺下一句,語氣漂亮地來了個轉折:“我一向強調此一時彼一時,人具備成長性,劍法亦然……”
方下峰頓時認真地聽講起來。
趙靈臺道:“把你劍一用。”
方下峰連忙把佩劍呈上,趙靈臺接過,拔劍出鞘,當即在庭院中施展開來,正是一套《奇峰劍法》。
只是其中,不少招式都似是而非。
方下峰非常認真地看著,恨不得把看到的全部印在腦海里,這可是師尊極為難得的言傳身教,錯過一次,很可能沒有下一次了。
“看懂了沒?”
方下峰想了想,回答:“懂了一點。”
趙靈臺道:“你用來看看。”
方下峰接過劍,施展出《奇峰劍法》,一招一式,
看完,趙靈臺點點頭:“可以了,你回去再多加琢磨。”
“是。”
受益匪淺,方下峰心中歡喜:“師尊,我這就去叫老三上來。”
趙靈臺奇道:“誰說叫江上寒的?”
方下峰一怔:“不是叫他嗎?”
“去把許君叫上來吧。”
“許君?”
方下峰立刻想到那個眉目如畫的內門女弟子,現在這么晚了,叫她來,難道師尊……
他趕緊打住,快步去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