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飯桌上賓主盡歡,王岳帶幾個朋友來的用意是跟蘇布冬結識,而姜文遠和曉晴知道這是他們下部戲的金主,所以飯桌上大家頻頻舉杯,兩瓶紅酒很快見底,就又開了茅臺。王岳自己要了二鍋頭滿上繼續。
蘇布冬酒量過得去,對此倒是來者不拒,而且華夏人辦事,有時候在酒桌上就能把事情給辦完。
姜文遠來給蘇布冬敬酒的時候,蘇布冬舉杯說道:“你跟曉情的戲我都看過,是特別認真演戲的演員,所以這部戲就靠你們了。”
姜文遠笑說道:“蘇總這么說我們倆壓力可有點大。”
蘇布冬倒是不在意,姜文遠不但是他喜歡的演員,更是他喜歡的導演,但是現在還不能讓他來導戲,一是因為劇本不適合,二來也因為姜文遠現在也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閱歷還不夠。
酒局的氣氛比較熱烈,大家將關注點放在了電影上。
“現在的中國電影沒有被其他國家認可,你們認為我們的原因在哪里?”王岳突然拋出這么一個觀點。
“現在中國的電影體制還是下放任務式的,哪家電影廠要拍什么樣的片子,需要領導決定,而不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我感覺是現在商業化的程度還不夠高,拍出來的片子賣不了錢,等于全靠國家給養著。這樣拍出來的電影,也許會有藝術性,但是普通觀眾的欣賞水平能夠達到嗎?我看未必。”王岳的一個哥們叫做葉京的說道。
曉晴開口說道:“我們演員每年演的戲差不多都是廠里的任務,接到自己喜歡的劇本和戲靠的是緣分,自己接戲不自由,創作起人物有些不自在。而且吃的是死工資。說是明星,但是出了大陸,基本上國外沒有人認識你,甚至還比不上一些港臺三流的影星,基本沒什有么知名度。”
幾個人都喝了酒,所以說起話來也沒有了平時那么多顧忌。
蘇布冬說道:“的確,現在我們的電影制片制度確實無法和國外相比,但是同樣的,你們也享受著國外演員所沒有的安穩。人生不是有安穩就行了,總要有點別的什么追求。就像這次我投資拍電影,其實是犯了忌諱的,因為國內從來沒有這么一個私人出資的電影投拍,你們隸屬的各家電影廠都是擔了責任的,王岳和馮磊在后面使了多少勁,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一定不小,才能把這么多國內一流的演員集中到一起。拍這個電影,我是沖拿國外的獎項去的,沖擊一下奧斯卡,我感覺不是沒可能,讓老外看看我們華夏的電影人,是怎樣拍出一部不輸給他們的電影的。”
“好,為了出一部讓老外看得起的電影,干杯。”王岳舉杯說道。
“干!”聽了蘇布冬的話,坐上的人也都有一些熱血沸騰,他們血液中同樣有著華夏人不服輸的勁頭,同樣想給華夏掙得國際上的榮譽。這是80年代最美好與純真的一面。
“王哥,將來這部戲拍完了,你后面有什么打算沒?”蘇布冬問道。
“什么打算?”王岳聽了這句話楞了一下。
“我想,既然在國內開了不是電影制片廠負責制的先河,不如我們攢一個電影公司,我出資,你來負責,怎么樣?”蘇布冬說道。